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大跨度悬索桥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及损伤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发展综述第11-15页
     ·局部检测与整体监测技术发展第11-13页
     ·传感器的发展第13页
     ·桥梁评估管理系统进展第13-15页
   ·损伤识别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大跨度悬索桥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研究第17-27页
   ·现有悬索桥监测系统第17-19页
   ·系统功能要求第19-20页
   ·监测项目确定第20-23页
     ·工作环境第20-21页
     ·整体结构第21-22页
     ·局部结构第22页
     ·其它第22-23页
   ·传感器选择第23-27页
第3章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第27-42页
   ·工程概况第27页
   ·监测系统设计第27-38页
     ·系统总体构成第28页
     ·监测系统构成第28-33页
     ·健康状况评估子系统第33-38页
   ·问题及处理第38-42页
第4章 悬索桥损伤识别技术研究第42-56页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第42-45页
     ·基于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第42页
     ·基于模态形状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第42-43页
     ·灵敏度修正法第43页
     ·小波分析和Hilbert-Huang变换法第43-44页
     ·神经网络法第44-45页
   ·基于静动力结合的悬索桥损伤识别方法第45-48页
     ·"准恒载"挠度曲率识别方法第46-47页
     ·多阶振型变化差值求和第47页
     ·软件编制第47-48页
   ·基于模态参数结合的神经网络损伤识别方法第48-56页
     ·结构损伤与模态变化的关系第48-50页
     ·模态参数结合法第50-51页
     ·实施的主要步骤第51-56页
第5章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损伤识别实例第56-70页
   ·概述第56-57页
   ·静动力结合方法损伤识别第57-59页
     ·"准恒载"挠度曲率损伤识别第57-58页
     ·多阶振型变化差值求和损伤识别第58-59页
   ·模态参数结合的神经网络法损伤识别第59-70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1-66页
     ·样本数据的采集第66-67页
     ·网络建模、训练及测试第67-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主要工作简历和业绩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小型公共交通综合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