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掌子面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与支护技术第14-18页
   ·本文研究路线与内容第18-20页
     ·主要研究路线第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隧道掌子面失稳的机理研究第20-42页
   ·隧道掌子面失稳的工程实例第20-23页
   ·隧道掌子面失稳状况研究第23-27页
   ·隧道掌子面围岩失稳机制研究第27-36页
     ·隧道开挖后的应力反应特征第28-31页
     ·开挖介质的变形应答研究第31-36页
   ·杜家山隧道掌子面失稳分析第36-41页
     ·工程概况第36页
     ·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失稳的概况第36-38页
     ·软弱围岩特征及变形力学特性第38-39页
     ·掌子面失稳破坏规律第39页
     ·隧道围岩失稳的原因分析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隧道掌子面失稳动态预测模型研究第42-72页
   ·目前掌子面失稳的分级研究第42-44页
   ·掌子面失稳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第44-46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第44页
     ·模糊变换第44页
     ·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第44-46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中权重的确定第46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中评判结果的处理第46页
   ·掌子面失稳分类标准的划分第46-49页
   ·掌子面稳定评估指标的构成和功能第49-62页
     ·掌子面稳定评估指标的确定第51-52页
     ·掌子面稳定评估指标评判标准的确定第52-62页
   ·掌子面稳定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2-66页
   ·掌子面稳定性动态评价系统的实现第66-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隧道掌子面支护技术研究第72-103页
   ·掌子面到达处隧道变形特性第72-74页
   ·掌子面围岩变形反应实验及理论分析第74页
     ·现场实验第74页
     ·实验室实验第74页
   ·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变形反应特性第74-78页
     ·支护结构对围岩的作用机理分析第75-77页
     ·开挖面前方岩盘控制第77页
     ·开挖面后方岩盘控制第77-78页
   ·稳定掌子面的支护方法第78-84页
   ·现场监控量测第84-88页
     ·测试方法与步骤第84-85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85-88页
   ·数值模拟计算第88-102页
     ·计算模型第88-89页
     ·计算参数第89-90页
     ·隧道开挖支护模拟第90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控量测对比分析第9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103-105页
   ·结论第103-104页
   ·建议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10-111页
附件1:部分掌子面稳定动态评估体系C/C++语言源程序第111-113页
附件2:部分断面掌子面评估指标值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悬索桥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及损伤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