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2.1.1 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舞弊理论 | 第15-16页 |
2.2.1 冰山理论(二因素论) | 第15页 |
2.2.2 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 | 第15-16页 |
2.2.3 GONE 理论(四因素论) | 第16页 |
2.2.4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16页 |
2.3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 | 第16-18页 |
2.3.1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 | 第17页 |
2.3.2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 | 第17-18页 |
2.4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 | 第18-19页 |
2.4.1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 | 第18-19页 |
2.4.2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 | 第19页 |
2.5 综合评述及本文切入点 | 第19-2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0-30页 |
3.1 风险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 第20-25页 |
3.1.1 风险因素识别 | 第20-23页 |
3.1.2 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3.2 样本选择 | 第25-27页 |
3.2.1 舞弊样本选择 | 第25-26页 |
3.2.2 配对样本的选择 | 第26-27页 |
3.2.3 预测样本的选择 | 第27页 |
3.3 变量定义及关系预测 | 第27-30页 |
4 模型构建 | 第30-40页 |
4.1 变量选择 | 第30-31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1-38页 |
4.2.1 线性概率模型的构建 | 第32-35页 |
4.2.2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35-38页 |
4.3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4.3.1 模型显著性指标比较 | 第38页 |
4.3.2 模型判别效果比较 | 第38-39页 |
4.3.3 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 第39页 |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5 关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合理规避舞弊风险的思考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2页 |
附录 1 2008 年——2012 年证监会信息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汇总 | 第45-47页 |
附录 2 样本公司指标数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