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法人治理概念、特点 | 第17-18页 |
2.2 法人治理基本框架 | 第18-24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的历程 | 第24-32页 |
3.1 组建和发展阶段:1979年以前 | 第24页 |
3.2 “恢复三性”改革:1979—1996年 | 第24-26页 |
3.3 重新规范合作制的改革:1996年——2003年 | 第26-28页 |
3.4 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以来 | 第28-32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9页 |
4.1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4.2 原因 | 第33-39页 |
第5章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39-44页 |
5.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国际经验 | 第39-41页 |
5.2 法人治理结构的共同点 | 第41页 |
5.3 启示 | 第41-44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44-50页 |
6.1 改革产权制度,规范股权结构 | 第44-45页 |
6.2 建立健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 第45-47页 |
6.3 强化经营管理层的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 | 第47页 |
6.4 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