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新论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14页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理论界定第14-21页
    (一)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含义第14-17页
    (二) 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含义第17-21页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域外考察第21-32页
    (一) 大陆法系形式的作为义务来源说之演变及评析第21-25页
        1、形式作为义务来源说的演变及其含义第21-23页
        2、对于形式作为义务来源说的评析第23-25页
    (二) 大陆法系实质的作为义务来源说之演变及评析第25-28页
        1、实质的作为义务来源说之演变第25-26页
        2、实质的作为义务来源说之评析第26-28页
    (三) 大陆法系形式与实质统一说及评析第28-30页
    (四) 英美法系国家的作为义务来源理论简述第30-32页
三、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理论的问题分析第32-40页
    (一) 通说的主张及评析(四来源说)第32-37页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第32-33页
        2、职业或职务要求所产生的义务第33-34页
        3、基于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第34-36页
        4、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第36-37页
    (二) 少数说的主张及评析第37-40页
        1、形式要素和实质要素统一说及其评析第37-38页
        2、事实性因素和规范性因素统一说及其评析第38-40页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重构第40-60页
    (一) 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重构的必要性和重构的原则第40-44页
        1、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40-43页
        2、重构的原则第43-44页
    (二) 本文主张:新实质论第44-54页
        1、判断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客观条件第45-49页
        2、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主体条件及主观条件第49-51页
        3、李文凯案简要评析第51-54页
    (三) 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立法完善第54-60页
        1、立法的理论争议及立法的必要性第54-55页
        2、各国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义务来源的立法情形第55-56页
        3、采取总则与分则规定相结合的立法形式第56-60页
五、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件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期待可能性应用于中国刑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