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7页 |
1.1 引言 | 第23-24页 |
1.2 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及其性质与运用 | 第24-32页 |
1.2.1 电磁感应透明现象 | 第24-28页 |
1.2.2 电磁感应透明相关的研究工作与应用 | 第28-32页 |
1.3 光的磁光控制研究进展 | 第32-38页 |
1.4 光的存储与读取研究进展 | 第38-44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44-47页 |
第二章 光与相干原子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 | 第47-67页 |
2.1 引言 | 第47页 |
2.2 光与相干原子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 | 第47-52页 |
2.3 原子介质的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及探测光场的传播特性 | 第52-63页 |
2.3.1 模型介绍及其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的推导 | 第52-54页 |
2.3.2 多重尺度微扰法与原子介质的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及探测光场的传播特性 | 第54-63页 |
2.4 含有外势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推导与处理 | 第63-6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弱光孤子的Stern-Gerlach偏转效应研究 | 第67-85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多能级原子模型简介 | 第68-72页 |
3.3 探测光场的非线性包络方程与高维光孤子 | 第72-78页 |
3.3.1 探测光场的非线性包络方程 | 第72-76页 |
3.3.2 探测光场的高维光孤子解 | 第76-78页 |
3.4 超慢高维光孤子的Stern-Gerlach偏转效应 | 第78-8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弱信号光场的光孤子俘获及其轨迹操控研究 | 第85-107页 |
4.1 引言 | 第85-86页 |
4.2 四能级tri-pod原子模型介绍 | 第86-90页 |
4.3 渐近展开和光场的非线性包络方程 | 第90-95页 |
4.3.1 探测光场和信号光场的非线性包络方程 | 第90-95页 |
4.3.2 系统产生的巨克尔效应 | 第95页 |
4.4 弱信号光场的光孤子俘获与光场的轨迹操控 | 第95-104页 |
4.4.1 弱信号光场的光孤子俘获效应 | 第96-100页 |
4.4.2 俘获的信号光场和光孤子的轨迹操控 | 第100-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第五章 (3+1)-维光孤子和涡旋的存储与读取研究 | 第107-123页 |
5.1 引言 | 第107-108页 |
5.2 三能级∧型原子模型及其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 | 第108-111页 |
5.3 探测光场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及其高维光孤子和涡旋解 | 第111-117页 |
5.3.1 探测光场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第111-114页 |
5.3.2 探测光场的高维光孤子和涡旋解 | 第114-117页 |
5.4 (3+1)-维光孤子和涡旋的存储与读取 | 第117-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23-125页 |
6.2 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125-127页 |
附录A 第三章中一些表达式的具体形式 | 第127-131页 |
A.1 五能级quadric-pod型原子系统的布洛赫方程 | 第127-128页 |
A.2 探测光场在介质中遵循的麦克斯韦方程 | 第128-129页 |
A.3 方程(3.11)中的非线性系数具体表达式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