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连续与切换系统混沌反控制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1.1 混沌发展历史概述第17-19页
    1.2 混沌的定义第19-20页
        1.2.1 Li-Yorke混沌定义第19页
        1.2.2 Devaney混沌定义第19-20页
    1.3 混沌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23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1.5.1 连续时间系统混沌(超混沌)反控制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1.5.2 混沌图像加密研究进展第25-26页
    1.6 本文的组织安排第26-28页
第二章 基于切换控制的连续时间线性系统混沌反控制及电路实现第28-54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Shil'nikov定理回顾第29页
    2.3 基于Lorenz系统的分段线性混沌系统的构建第29-38页
        2.3.1 两个基本的线性系统第29-31页
        2.3.2 两分段线性Lorenz混沌系统的构建及数值仿真第31-35页
        2.3.3 多段线性Lorenz混沌系统的构建及数值仿真第35-38页
    2.4 两分段线性Lorenz混沌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第38-41页
        2.4.1 系统的耗散性第38-39页
        2.4.2 状态方程的解第39-40页
        2.4.3 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图第40-41页
    2.5 多段线性Lorenz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第41-45页
    2.6 基于Rucklidge系统的分段线性混沌系统的构建第45-52页
        2.6.1 两个基本的线性系统第46页
        2.6.2 两分段线性Rucklidge混沌系统的构建及Lyapunov指数第46-49页
        2.6.3 多分段线性Rucklidge混沌系统的构建第49-52页
    2.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基于切换控制的连续时间非线性系统混沌反控制及电路实现第54-69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一个基本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第55-56页
    3.3 切换非线性系统混沌反控制第56-61页
    3.4 切换非线性系统中的拓扑马蹄第61-64页
        3.4.1 拓扑马蹄定理的回顾第61-62页
        3.4.2 切换非线性系统中的拓扑马蹄第62-64页
    3.5 电路设计及其实现第64-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超混沌反控制第69-92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混沌反控制方法第70-73页
    4.3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超混沌反控制第73-79页
        4.3.1 基本设计原则第73-74页
        4.3.2 设计方法第74-79页
    4.4 几个典型的连续时间线性系统超混沌反控制第79-91页
        4.4.1 具有2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四维连续时间超混沌系统设计之一第79-82页
        4.4.2 具有3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五维连续时间超混沌系统设计之一第82-85页
        4.4.3 具有2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四维连续时间超混沌系统设计之二第85-88页
        4.4.4 具有3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五维连续时间超混沌系统设计之二第88-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一个正弦驱动的Lorenz系统及电路实现第92-109页
    5.1 引言第92-93页
    5.2 正弦驱动的Lorenz系统的设计第93-96页
    5.3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第96-101页
        5.3.1 耗散性第96页
        5.3.2 随时间演化的平衡点第96-98页
        5.3.3 Lyapunov维数第98-99页
        5.3.4 随频率和振幅变化的Lyapunov指数和分岔图第99-101页
    5.4 电路设计及实现第101-107页
        5.4.1 模拟电路设计及实现第101-106页
        5.4.2 数字电路实现第106-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六章 改进的Logistic映射及其动力学特性第109-120页
    6.1 引言第109页
    6.2 Logistic映射及其缺陷第109-111页
    6.3 Logistic映射的空间尺度变换第111-114页
        6.3.1 空间尺度变换第111-112页
        6.3.2 动力学特性分析第112-113页
        6.3.3 参数β的分岔特性第113-114页
    6.4 Logistic映射的鲁棒性改进第114-116页
    6.5 Logistic映射的复合映射第116-118页
    6.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改进型Logistic映射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第120-129页
    7.1 引言第120页
    7.2 算法原理第120页
    7.3 加密算法设计第120-122页
        7.3.1 混沌密码系统第121页
        7.3.2 置乱矩阵S的生成第121-122页
        7.3.3 密钥矩阵K的生成第122页
    7.4 仿真结果第122-123页
    7.5 加密算法安全性能分析第123-128页
        7.5.1 密钥分析第124页
        7.5.2 统计分析第124-128页
    7.6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总结与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10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研究
下一篇:相干原子介质中弱光孤子的磁光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