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 第10-12页 |
1.2.2 厌氧消化系统中的抗生素 | 第12页 |
1.3 污泥预处理技术 | 第12-16页 |
1.3.1 超声预处理 | 第13-14页 |
1.3.2 碱解预处理 | 第14-15页 |
1.3.3 热水解预处理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2.1 目标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 第19-23页 |
2.1.1 标准品、试剂与设备 | 第19-21页 |
2.1.2 样品前处理 | 第21-22页 |
2.1.3 仪器检测条件及方法评价 | 第22-23页 |
2.2 污泥预处理及厌氧消化静态试验 | 第23-25页 |
2.2.1 污泥预处理 | 第23-24页 |
2.2.2 污泥厌氧消化静态试验 | 第24-25页 |
2.3 基本参数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3.1 常规指标 | 第25页 |
2.3.2 其他检测项目 | 第25-26页 |
2.4 胞外聚合物和胞内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26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2.5.1 抗生素的增溶倍数 | 第26-27页 |
2.5.2 抗生素总量计算 | 第27-29页 |
第3章 预处理对污泥中抗生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29-47页 |
3.1 基质泥的抗生素浓度及分布 | 第29-32页 |
3.2 超声预处理对污泥特性及抗生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32-38页 |
3.2.1 超声预处理对污泥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2 超声预处理对溶解态和吸附态抗生素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3 超声预处理对抗生素总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碱解预处理对污泥特性及抗生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38-42页 |
3.3.1 碱解预处理对污泥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碱解预处理对溶解态和吸附态抗生素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3 碱解预处理对抗生素总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特性及抗生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42-46页 |
3.4.1 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热水解预处理对溶解态和吸附态抗生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热水解预处理对抗生素总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 | 第47-61页 |
4.1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基本运行参数 | 第47-52页 |
4.1.1 pH、SCOD和VS去除率 | 第47-49页 |
4.1.2 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多糖 | 第49-50页 |
4.1.3 沼气产量 | 第50-52页 |
4.2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的总量变化 | 第52-56页 |
4.2.1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的降解 | 第52-55页 |
4.2.2 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去除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的固液分配情况 | 第56-59页 |
4.3.1 溶解态抗生素 | 第56页 |
4.3.2 吸附态抗生素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