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合成沸石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粉煤灰来源及特性 | 第9页 |
1.2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治理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1.3 沸石结构与性质 | 第11-12页 |
1.4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1 实验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粉煤灰预处理 | 第14-29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5-18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5-16页 |
2.2.2 实验原料 | 第16-17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8-28页 |
2.3.1 筛分、研磨 | 第18页 |
2.3.2 高温煅烧 | 第18-20页 |
2.3.3 酸浸 | 第20-25页 |
2.3.4 加碱熔融煅烧 | 第25-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沸石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59页 |
3.1 文献综述 | 第29-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化学药品与仪器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3.3.1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影响因素 | 第33-41页 |
3.3.2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分析与表征 | 第41-57页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合成沸石对废水中重金属与苯酚的净化 | 第59-93页 |
4.1 文献综述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3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62页 |
4.2.4 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工作曲线 | 第62-6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91页 |
4.3.1 重金属净化的影响因素与模型 | 第63-74页 |
4.3.2 等温吸附 | 第74-79页 |
4.3.3 Y型沸石净化铜、镍离子的动力学模型 | 第79-89页 |
4.3.4 铜、镍离子去除效果对比 | 第89-90页 |
4.3.5 废水中苯酚的净化性能 | 第90-91页 |
4.4 小结 | 第91-93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5.1 结论 | 第93-94页 |
5.2 建议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0-101页 |
附录A | 第101-102页 |
附录B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