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2.1 润滑油监测传感器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2.2 润滑油监测传感器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1.2.3 润滑油监测传感器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2.4 润滑油监测技术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双激励螺线管式磨粒传感器的优化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2.1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 第19-20页 |
2.2.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2.3 电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零点残余电压 | 第23-24页 |
2.3 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2.4 传感器特性分析 | 第26-28页 |
2.4.1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26-27页 |
2.4.2 传感器结构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2.5 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 第28-33页 |
2.5.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9-30页 |
2.5.2 遗传算法原理 | 第30页 |
2.5.3 遗传算法步骤 | 第30-32页 |
2.5.4 遗传算法算子的选择和参数的确立 | 第32页 |
2.5.5 优化结果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双激励螺线管式磨粒传感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4-51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电磁场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34-37页 |
3.2.1 Maxwell方程(麦克斯韦方程) | 第34-35页 |
3.2.2 位函数 | 第35-36页 |
3.2.3 电磁场分析中的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3 传感器有限元建模 | 第37-44页 |
3.3.1 有限元方法在电磁场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3.3.2 有限元软件的选取 | 第38-40页 |
3.3.3 传感器2D有限元建模 | 第40-44页 |
3.4 传感器输出响应仿真分析 | 第44-50页 |
3.4.1 四种磨粒检测传感器模型的磁场强度和感应电动势的比较 | 第44-46页 |
3.4.2 正弦激励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 第46-47页 |
3.4.3 激励电压幅值和频率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4 激励电压幅值和频率对零点残余电压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双激励螺线管式磨粒传感器主要电路设计 | 第51-5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信号的发生器 | 第51页 |
4.3 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 第51-52页 |
4.4 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 第52-57页 |
4.4.1 放大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4.4.2 带通滤波电路 | 第54-55页 |
4.4.3 检波电路的设计 | 第55-56页 |
4.4.4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双激励螺线管式磨粒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 第58-65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传感器实验测试台搭建 | 第58页 |
5.3 传感器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58-63页 |
5.3.1 不同类型磨粒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电压测试 | 第58-59页 |
5.3.2 不同电压和频率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电压测试 | 第59-60页 |
5.3.3 不同含铁磨粒量条件下传感器输出电压测试 | 第60-61页 |
5.3.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实验 | 第61-62页 |
5.3.5 传感器重复性实验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