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相关问题概述 | 第17-22页 |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 第17页 |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原因 | 第17-18页 |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 | 第18-20页 |
1.3.1 奖学金政策 | 第19页 |
1.3.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 第19页 |
1.3.3 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政策 | 第19-20页 |
1.3.4 勤工助学政策 | 第20页 |
1.4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1.4.1 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 第20-21页 |
1.4.2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21页 |
1.4.3 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接受平等教育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2-29页 |
2.1 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第22-24页 |
2.1.1 政治信仰教育 | 第22页 |
2.1.2 人生理想教育 | 第22-23页 |
2.1.3 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 第23-24页 |
2.1.4 艰苦奋斗教育 | 第24页 |
2.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24-25页 |
2.2.1 心理健康课程渗透 | 第24-25页 |
2.2.2 团体心理辅导塑造健全人格 | 第25页 |
2.2.3 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咨询 | 第25页 |
2.3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 第25-29页 |
2.3.1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择业观 | 第26-27页 |
2.3.2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援助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1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9-31页 |
3.1.1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 第29页 |
3.1.2 心理健康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第29-30页 |
3.1.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 第30页 |
3.1.4 诚实守信教育是塑造贫困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必然要素 | 第30页 |
3.1.5 社会实践是提升贫困大学生修养的重要途径 | 第30-31页 |
3.2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2.1 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 第31页 |
3.2.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31-32页 |
3.2.3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够系统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 第33-42页 |
4.1 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3-34页 |
4.1.1 健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 第33页 |
4.1.2 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第33-34页 |
4.2 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34-35页 |
4.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34页 |
4.2.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 第34-35页 |
4.3 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第35-36页 |
4.3.1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第35-36页 |
4.3.2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坚持针对性原则 | 第36页 |
4.3.3 鼓励贫困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信心水平 | 第36页 |
4.4 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 第36-38页 |
4.4.1 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促进贫困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 第37页 |
4.4.2 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第37页 |
4.4.3 通过社会实践工作,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第37-38页 |
4.5 经济资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 第38-42页 |
4.5.1 国家资助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 第38-39页 |
4.5.2 企业资助与敬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 第39-40页 |
4.5.3 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意识教育相结合 | 第40-41页 |
4.5.4 社会资助与友善价值观培养相结合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