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微网逆变器并联及电能质量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3页
    1.1 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概况第17-19页
    1.2 微网定义及特点第19-20页
    1.3 微网的控制方法第20-25页
        1.3.1 微网的顶层控制第20-21页
        1.3.2 微网的底层控制第21-25页
    1.4 逆变器并联环流分析和微网电能质量问题及控制第25-30页
        1.4.1 逆变器并联环流分析第25-26页
        1.4.2 微网的电能质量问题第26-27页
        1.4.3 微网的电能质量控制第27-30页
    1.5 本文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2章 微网逆变器的改进鲁棒下垂多环控制第33-50页
    2.1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结构第33-34页
    2.2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原理第34-37页
        2.2.1 传统下垂控制表达式推导第34-36页
        2.2.2 传统下垂控制在功率精确分配过程中的弊端第36-37页
    2.3 考虑负载影响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设计第37-42页
        2.3.1 两种电流内环的对比分析第37-39页
        2.3.2 考虑负载影响的电压电流双闭环设计第39-42页
    2.4 采用阻性虚拟阻抗的改进鲁棒下垂控制第42-45页
        2.4.1 常规鲁棒下垂控制策略分析第42-44页
        2.4.2 改进的鲁棒下垂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第44-45页
    2.5 仿真与实验分析第45-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大连线阻抗环境下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策略第50-61页
    3.1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结构第50-51页
    3.2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第51-55页
        3.2.1 常规电压控制策略分析第51-52页
        3.2.2 直接控制安装点电压的电压控制策略第52-55页
    3.3 基于虚拟阻抗技术的下垂控制策略第55-56页
        3.3.1 虚拟阻抗策略的实施第55-56页
        3.3.2 下垂控制及功率计算方法第56页
    3.4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56-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微网逆变器的不平衡电压补偿策略第61-84页
    4.1 逆变器并联系统结构及所提电压控制框图第61-63页
    4.2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控制器的等效变换分析第63-74页
        4.2.1 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控制器的等效变换分析第63-66页
        4.2.2 单个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控制器的等效变换分析第66-70页
        4.2.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控制器的等效变换模型验证第70-74页
    4.3 所提不平衡电压补偿策略闭环特性分析第74-77页
    4.4 虚拟阻抗及下垂控制设计第77-80页
        4.4.1 不需要正负序分量分离的虚拟阻抗设计第77-79页
        4.4.2 下垂控制器设计第79-80页
    4.5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80-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主动谐波控制策略第84-98页
    5.1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和指令信号谐波成分分析第84-86页
    5.2 提出的主动谐波控制策略第86-89页
        5.2.1 常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分析第86-87页
        5.2.2 主动谐波控制策略的提出动机第87-89页
    5.3 主动谐波控制策略频域分析及控制参数设计第89-94页
        5.3.1 主动谐波控制策略频域分析第89-91页
        5.3.2 主动谐波控制策略参数设计第91-94页
    5.4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94-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不平衡电压环境下的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策略第98-111页
    6.1 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结构及电流参考指令推导第98-101页
    6.2 两种电流参考指令的关系推导第101-103页
    6.3 静止坐标系下的功率/电能质量协调控制策略第103-107页
    6.4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107-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守常与应变—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
下一篇:铝合金双脉冲MIG焊接过程中焊缝组织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