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细菌氧化锰的作用机理及生物锰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表第15-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5页
    1.1 自然界中锰的存在形态第16-17页
    1.2 锰的重要生理功能第17页
    1.3 锰的污染和去除第17-18页
    1.4 锰的微生物氧化第18-21页
        1.4.1 锰的生物氧化和非生物氧化第18-19页
        1.4.2 微生物氧化锰的生理学意义第19页
        1.4.3 微生物氧化锰的作用机理第19-20页
        1.4.4 锰氧化细菌及模式菌株第20-21页
    1.5 已报道的氧化锰相关的酶类研究进展第21-27页
        1.5.1 多铜氧化酶第21-23页
        1.5.2 多铜氧化酶CotA第23-24页
        1.5.3 多铜氧化酶CueO第24-26页
        1.5.4 漆酶第26-27页
    1.6 其他潜在的氧化锰相关酶类第27-29页
        1.6.1 过氧化氢酶第27-28页
        1.6.2 过氧化物酶第28-29页
    1.7 生物锰氧化物/锰矿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1.7.1 生物锰氧化物的鉴定第29-30页
        1.7.2 生物锰氧化物的形成机理第30-31页
        1.7.3 生物锰氧化物的环境应用第31-32页
    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2-35页
第二章 多铜氧化酶CotA催化锰的氧化过程的研究第35-6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45页
        2.1.1 材料第35-38页
            2.1.1.1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35页
            2.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35-36页
            2.1.1.3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36-37页
            2.1.1.4 主要仪器第37-38页
        2.1.2 方法第38-45页
            2.1.2.1 B. pumilus WH4中mco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页
            2.1.2.2 B. pumilus WH4中cotA基因的克隆第38页
            2.1.2.3 芽胞衣蛋白CotA的异源表达及亲和纯化第38-39页
            2.1.2.4 重组蛋白CotA的光谱学特性和铜离子含量第39页
            2.1.2.5 重组蛋白CotA的漆酶活性检测第39-41页
            2.1.2.6 重组蛋白CotA对不同染料的脱色实验第41页
            2.1.2.7 LBB法定量检测锰氧化物的含量第41-42页
            2.1.2.8 Native-PAGE中CotA氧化锰的实验第42页
            2.1.2.9 溶液反应体系中CotA氧化锰的实验第42-44页
            2.1.2.10 K平板上大肠杆菌cotA重组菌氧化锰实验第44页
            2.1.2.11 K液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cotA重组菌氧化锰实验第44-45页
            2.1.2.12 SEM观察大肠杆菌cotA重组菌加锰后的形态第4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5-62页
        2.2.1 短小芽胞杆菌中cotA基因序列特征分析第45-49页
            2.2.1.1 生物信息学分析B. pumilus WH4中cotA基因第45-46页
            2.2.1.2 B. pumilus WH4中CotA与其他MCOs比对第46-47页
            2.2.1.3 B. pumilus WH4中CotA的同源模建第47-49页
        2.2.2 芽胞衣蛋白CotA的异源表达纯化第49-50页
        2.2.3 重组蛋白CotA的MCO特征验证第50-51页
        2.2.4 重组蛋白CotA的漆酶活性验证第51-53页
            2.2.4.1 CotA氧化ABTS的最适条件第51-52页
            2.2.4.2 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影响CotA氧化ABTS第52-53页
            2.2.4.3 CotA蛋白氧化ABTS的动力学参数第53页
        2.2.5 重组蛋白CotA对不同染料的脱色结果第53-54页
        2.2.6 重组蛋白CotA氧化锰的活性验证第54-58页
            2.2.6.1 CotA在Native-PAGE中有氧化锰的活性第54页
            2.2.6.2 CotA在溶液反应体系中有氧化锰的活性第54-55页
            2.2.6.3 CotA体外氧化锰的最适pH值第55-56页
            2.2.6.4 CotA体外氧化锰的最适温度第56页
            2.2.6.5 CotA体外氧化锰的最适铜离子浓度第56-57页
            2.2.6.6 不同金属离子对CotA体外氧化锰的影响第57页
            2.2.6.7 不同有机化合物对CotA体外氧化锰的影响第57-58页
            2.2.6.8 CotA体外氧化锰的动力学参数第58页
        2.2.7 大肠杆菌cotA重组菌和出发菌氧化锰的结果第58-62页
            2.2.7.1 cotA重组菌在K平板上氧化锰第58-59页
            2.2.7.2 cotA重组菌在K液体培养基中氧化锰第59-61页
            2.2.7.3 cotA重组菌加锰培养后的SEM结果第61-62页
    2.3 讨论第62-64页
        2.3.1 CotA是一个新的有活性的锰氧化酶第62-63页
        2.3.2 重组蛋白CotA氧化锰的机制第63-64页
        2.3.3 CotA的应用前景第64页
    2.4 小结第64-66页
第三章 多铜氧化酶CueO催化锰的氧化过程的研究第66-9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6-73页
        3.1.1 材料第66-67页
            3.1.1.1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66页
            3.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66页
            3.1.1.3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66页
            3.1.1.4 主要仪器第66-67页
        3.1.2 方法第67-73页
            3.1.2.1 E. coli MG1655中cueO基因的克隆第67页
            3.1.2.2 多铜氧化酶CueO的异源表达和亲和纯化第67页
            3.1.2.3 重组蛋白CueO的光谱学特性和铜离子含量第67-68页
            3.1.2.4 CueO和apo-CueO的漆酶活性检测第68页
            3.1.2.5 CueO氧化ABTS的酶学性质第68-69页
            3.1.2.6 Native-PAGE中CueO氧化锰的实验第69页
            3.1.2.7 溶液反应体系中CueO氧化锰的实验第69-71页
            3.1.2.8 ICP-OES测定CueO去除上清中的锰离子第71页
            3.1.2.9 XRD鉴定CueO催化氧化形成的BioMnO_x第71-72页
            3.1.2.10 SEM和TEM观察CueO催化形成的BioMnO_x第72页
            3.1.2.11 XPS鉴定BioMn O_x中锰的化合价态第72-73页
            3.1.2.12 E. coli重组菌ECueO在LB中氧化锰实验第73页
            3.1.2.13 SEM观察重组菌ECueO加锰后的形态第7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3-89页
        3.2.1 E. coli MG1655中CueO序列分析第73-75页
            3.2.1.1 E. coli MG1655中cueO基因的克隆和构建第73-74页
            3.2.1.2 E. coli MG1655中cueO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4-75页
        3.2.2 多铜氧化酶CueO的表达纯化第75-76页
        3.2.3 重组蛋白CueO的MCO特征验证第76页
        3.2.4 重组蛋白CueO的漆酶活性第76-79页
            3.2.4.1 CueO和apo-Cue O氧化ABTS的结果第76-77页
            3.2.4.2 CueO和apo-Cue O氧化 2,6-DMP的结果第77-78页
            3.2.4.3 CueO氧化ABTS的最适条件第78页
            3.2.4.4 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影响CueO氧化ABTS第78-79页
        3.2.5 重组蛋白CueO氧化锰的活性验证第79-82页
            3.2.5.1 CueO体外氧化锰的结果第79-80页
            3.2.5.2 CueO溶液反应体系中氧化锰的最适条件第80-81页
            3.2.5.3 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CueO氧化锰的影响第81-82页
            3.2.5.4 CueO体外氧化锰的动力学参数第82页
        3.2.6 ICP-OES测定重组蛋白CueO去除锰的结果第82-83页
        3.2.7 CueO催化氧化形成BioMnO_x的性质研究第83-87页
            3.2.7.1 CueO氧化形成BioMnO_x的XRD结果第83-84页
            3.2.7.2 CueO氧化形成BioMnO_x的SEM和TEM结果第84-85页
            3.2.7.3 CueO氧化形成BioMnO_x的XPS结果第85-87页
        3.2.8 大肠杆菌ECueO和EBL21氧化锰的实验第87-89页
            3.2.8.1 E. coli重组菌ECueO氧化和去除锰的结果第87-88页
            3.2.8.2 重组菌ECueO不同条件培养下的SEM图第88-89页
    3.3 讨论第89-92页
        3.3.1 CueO是一个多底物的氧化酶第89-90页
        3.3.2 多铜氧化酶CueO具有锰氧化酶活性第90-91页
        3.3.3 CueO催化形成的BioMnO_x与 γ-Mn_3O_4类似第91页
        3.3.4 CueO的应用前景第91-92页
    3.4 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过氧化氢酶CatB催化锰的氧化过程的研究第93-11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3-100页
        4.1.1 材料第93-94页
            4.1.1.1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93页
            4.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93-94页
            4.1.1.3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94页
            4.1.1.4 主要仪器第94页
        4.1.2 方法第94-100页
            4.1.2.1 Bt 97-27中katB基因的克隆第94页
            4.1.2.2 过氧化氢酶CatB的异源表达和亲和纯化第94-95页
            4.1.2.3 重组蛋白CatB的光谱学特性第95页
            4.1.2.4 重组蛋白CatB的CAT活性检测第95页
            4.1.2.5 重组蛋白CatB的聚体形态研究第95页
            4.1.2.6 重组蛋白CatB的POD活性检测第95-96页
            4.1.2.7 Native-PAGE中CatB氧化锰的实验第96页
            4.1.2.8 溶液反应体系中CatB氧化锰的实验第96-97页
            4.1.2.9 XRD鉴定CatB催化氧化形成的BioMnO_x第97-98页
            4.1.2.10 SEM和TEM观察CueO催化形成的BioMnO_x第98页
            4.1.2.11 K平板上大肠杆菌katB重组菌氧化锰实验第98页
            4.1.2.12 K液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katB重组菌氧化锰实验第98-99页
            4.1.2.13 SEM观察katB大肠杆菌重组菌加锰后的形态第99页
            4.1.2.14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株的构建第99页
            4.1.2.15 Western blotting验证katB在芽胞杆菌中过表达第99-100页
            4.1.2.16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氧化锰的实验第10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100-115页
        4.2.1 Bt 97-27中锰氧化因子的鉴定第100-101页
        4.2.2 Bt 97-27中katB基因的克隆和载体构建第101页
        4.2.3 过氧化氢酶CatB的异源表达纯化第101-102页
        4.2.4 重组蛋白CatB的结构和光谱学特性第102-103页
        4.2.5 重组蛋白CatB的CAT活性第103页
        4.2.6 重组蛋白CatB的多聚体形态第103-104页
        4.2.7 重组蛋白CatB氧化ABTS的POD活性第104页
        4.2.8 重组蛋白CatB体外氧化锰的活性验证第104-109页
            4.2.8.1 Native-PAGE中CatB氧化锰的结果第104-105页
            4.2.8.2 溶液反应体系中CatB氧化锰的结果第105-107页
            4.2.8.3 CatB溶液反应体系中氧化锰的最适条件第107页
            4.2.8.4 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CatB氧化锰的影响第107-109页
            4.2.8.5 CatB体外氧化锰的动力学参数第109页
        4.2.9 CatB催化氧化形成BioMnO_x的性质研究第109-111页
            4.2.9.1 CatB氧化形成BioMnO_x的XRD结果第109页
            4.2.9.2 CatB氧化形成BioMnO_x的SEM和TEM结果第109-111页
        4.2.10 大肠杆菌katB重组菌和出发菌氧化锰的结果第111-113页
            4.2.10.1 E. coli katB重组菌在K平板上氧化锰第111页
            4.2.10.2 E. coli katB重组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氧化锰第111-112页
            4.2.10.3 E. coli katB重组菌不同条件培养下的SEM图第112-113页
        4.2.11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株氧化锰的活性验证第113-115页
            4.2.11.1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株的验证第113页
            4.2.11.2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株的Western blotting第113-114页
            4.2.11.3 katB芽胞杆菌过表达菌株氧化锰的活性第114-115页
    4.3 讨论第115-116页
        4.3.1 CatB具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第115页
        4.3.2 CatB具有锰氧化酶活性第115-116页
        4.3.3 CatB催化形成的BioMnO_x与syn-MnO2类似第116页
    4.4 小结第116-11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5.1 总结第117-118页
    5.2 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4页
附录 1:作者简历第134-135页
附录 2:论文发表和待发表情况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2-酮肟醚和腙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
下一篇:水稻CCT家族基因功能验证,OsMADS3新等位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