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两种碳源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第10-14页
        1.1.1 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第10-12页
        1.1.2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第12-13页
        1.1.3 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第13-14页
    1.2 群落结构研究方法第14-18页
        1.2.1 传统的生物分析法第14页
        1.2.2 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14-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2页
        2.1.1 好氧颗粒污泥来源第19-20页
        2.1.2 实验试剂第20-21页
        2.1.3 实验仪器第21页
        2.1.4 PCR引物第21-22页
        2.1.5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9页
        2.2.1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22-23页
        2.2.2 16S r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第23-28页
        2.2.3 系统发育分析第28-29页
第3章 葡萄糖为碳源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细菌群落结构第29-44页
    3.1 葡萄糖为碳源条件下SBR反应器的运行效果第29-30页
    3.2 文库的构建与RFLP分析第30-36页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31页
        3.2.2 16S rDNA的扩增与纯化第31-32页
        3.2.3 阳性克隆鉴定结果第32-33页
        3.2.4 RFLP分析结果第33-36页
    3.3 葡萄糖培养的颗粒污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第36-42页
        3.3.1 文库中细菌的多样性第36-37页
        3.3.2 细菌的组成及功能第37-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黄水为碳源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细菌群落结构第44-61页
    4.1 黄水为碳源条件下SBR反应器的运行效果第44-45页
    4.2 文库的构建与RFLP分析第45-51页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5页
        4.2.2 16S rDNA的扩增与纯化第45-46页
        4.2.3 阳性克隆鉴定结果第46-48页
        4.2.4 RFLP分析结果第48-51页
    4.3 黄水培养的颗粒污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第51-56页
        4.3.1 文库中细菌的多样性第51-52页
        4.3.2 细菌的组成及功能第52-56页
    4.4 两种碳源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第56-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测波谱的CASI/SASI数据矿物蚀变信息提取研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