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 | 第10-11页 |
| 1.2.2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两权分离和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2.2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 | 第15-19页 |
| 2.2.1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 2.2.2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形式 | 第16-19页 |
| 2.3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19-21页 |
| 2.3.1 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效应 | 第19页 |
| 2.3.2 负债的破产威胁效应 | 第19-20页 |
| 2.3.3 负债的利益转移限制效应 | 第20-21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与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 3.1 控制权现状 | 第21-22页 |
| 3.2 现金流权现状 | 第22-24页 |
| 3.3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现状 | 第24-25页 |
| 3.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 3.4.1 资产负债率偏低 | 第26页 |
| 3.4.2 流动负债比例大 | 第26-27页 |
| 3.4.3 国企资产负债率高于民企 | 第27-28页 |
| 第4章 两权分离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方案设计 | 第28-32页 |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8-30页 |
| 4.2 研究变量与研究模型 | 第30-32页 |
| 4.2.1 研究变量设计 | 第30-31页 |
| 4.2.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31-32页 |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32-41页 |
| 5.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32页 |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 5.2.1 全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 5.2.2 国企和民企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 5.2.3 国企和民企样本的均值差异分析 | 第34页 |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 5.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38-39页 |
| 5.6 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 5.6.1 增加股权制衡制度,适当降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 | 第39页 |
| 5.6.2 倡导公司整体上市以加强公司的独立性 | 第39页 |
| 5.6.3 完善对两权分离程度高的公司的监管政策 | 第39-40页 |
| 5.6.4 提高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的债权治理能力 | 第40页 |
| 5.6.5 发挥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能力 | 第40-4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1-43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1页 |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