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1.3.1 主要创新 | 第15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2.1 当代学者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2.1.1 国内学者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2.1.2 国外学者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2.2.1 经济周期概念 | 第20-21页 |
2.2.2 经济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 | 第21页 |
2.2.3 经济周期阶段划分 | 第21-23页 |
3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 第23-46页 |
3.1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渊源与方法论 | 第23-26页 |
3.1.1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渊源 | 第23-24页 |
3.1.2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方法论之争 | 第24-26页 |
3.2 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 第26-39页 |
3.2.1 生产结构与哈耶克三角 | 第27-30页 |
3.2.2 储蓄导致经济增长发生与传导机制 | 第30-33页 |
3.2.3 货币扩张导致经济周期发生与传导机制 | 第33-36页 |
3.2.4 相对价格导致经济周期发生与传导机制 | 第36-37页 |
3.2.5 知识与企业家精神 | 第37-38页 |
3.2.6 小结 | 第38-39页 |
3.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 第39-46页 |
3.3.1 有效需求理论 | 第39-40页 |
3.3.2 消费倾向与经济周期 | 第40-41页 |
3.3.3 灵活性偏好与经济周期 | 第41-42页 |
3.3.4 资本边际效率与经济周期 | 第42-44页 |
3.3.5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 | 第44页 |
3.3.6 小结 | 第44-46页 |
4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差异性 | 第46-61页 |
4.1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研究视角的差异性 | 第46-49页 |
4.1.1 基于心理学研究与基于逻辑研究的差异性 | 第46-47页 |
4.1.2 个量研究与总量研究的差异性 | 第47页 |
4.1.3 充分就业与非充分就业理论前提的差异性 | 第47-48页 |
4.1.4 价格决定论与产量决定论的差异性 | 第48页 |
4.1.5 经济周期研究侧重阶段的差异性 | 第48-49页 |
4.2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成因分析的差异性 | 第49-55页 |
4.2.1 经济周期主要成因的差异性 | 第49-52页 |
4.2.2 货币传导机制的差异性 | 第52-53页 |
4.2.3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陷阱 | 第53-55页 |
4.3 哈耶克与凯恩斯政策主张的差异性 | 第55-58页 |
4.3.1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 第55-56页 |
4.3.2 应对危机对策的差异性 | 第56页 |
4.3.3 国家干预范式与自由范式 | 第56-58页 |
4.4 哈耶克与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几个争论点 | 第58-60页 |
4.4.1 哈耶克对凯恩斯理论的批判 | 第58-59页 |
4.4.2 市场存在或者缺乏协调机制 | 第59页 |
4.4.3 需求与就业是否存在直接关系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 第61-67页 |
5.1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相似性 | 第61-62页 |
5.1.1 方法论的相似性 | 第61页 |
5.1.2 危机理论的相似性 | 第61-62页 |
5.2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互补性 | 第62-67页 |
5.2.1 供给端与需求端研究的互补性 | 第62-63页 |
5.2.2 危机预测与危机解决的互补性 | 第63-64页 |
5.2.3 政策建议的互补性 | 第64-67页 |
6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理论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 第67-71页 |
6.1 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周理论的启示 | 第67-68页 |
6.1.1 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的启示 | 第67-68页 |
6.1.2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启示 | 第6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6.2.1 央行要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及货币在行业中的比例 | 第68-69页 |
6.2.2 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 第69页 |
6.2.3 稳定利率水平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 第69-70页 |
6.2.4 坚定不移地施行供给侧改革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