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产业集聚的动力与效益--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31页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第19页
    1.2 文献综述第19-28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20-22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22-27页
        1.2.3 研究评述第27-28页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第28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28-31页
第二章 产业空间集聚理论动因第31-59页
    2.1 MARSHALL外部性理论第31-35页
        2.1.1 外部经济第31-32页
        2.1.2 产业集聚的原因第32-33页
        2.1.3 单一产业集聚的潜在风险第33-34页
        2.1.4 产业集聚地理分布的选择第34页
        2.1.5 评价第34-35页
    2.2 WEBER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第35-40页
        2.2.1 工业区位理论的诞生第35页
        2.2.2 工业区位理论假定前提第35页
        2.2.3 工业区位的选择路径第35-37页
        2.2.4 集聚的利益第37-38页
        2.2.5 评价第38-39页
        2.2.6 发展第39-40页
    2.3 新贸易理论第40-48页
        2.3.1 传统贸易理论第40-42页
        2.3.2 新贸易理论第42-45页
        2.3.3 新贸易理论的假设基础第45页
        2.3.4 新贸易理论经典模型第45-48页
        2.3.5 新贸易理论的贡献第48页
    2.4 KRUGMAN新经济地理理论第48-53页
        2.4.1 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第48-49页
        2.4.2 研究经济地理的重要性第49页
        2.4.3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第49-53页
        2.4.4 评价第53页
    2.5 PORTER新竞争优势理论第53-59页
        2.5.1 钻石模型第53-55页
        2.5.2 产业集群第55-56页
        2.5.3 产业集群与竞争的关系第56-58页
        2.5.4 评价第58-59页
第三章 产业要素时间演进和空间分布: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第59-127页
    3.1 装备制造业时间演进分析第59-96页
        3.1.1 中国装备制造业时间演进分析第59-67页
        3.1.2 东部装备制造业时间演进分析第67-76页
        3.1.3 中部装备制造业时间演进分析第76-87页
        3.1.4 西部装备制造业时间演进分析第87-96页
    3.2 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第96-127页
        3.2.1 中国装备制造业省际分布第96-102页
        3.2.2 东部装备制造业省际分布第102-109页
        3.2.3 中部装备制造业省际分布第109-117页
        3.2.4 西部装备制造业省际分布第117-127页
第四章 产业集聚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第127-143页
    4.1 产业集聚测度指数第127-133页
        4.1.1 区位熵第127-128页
        4.1.2 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第128-129页
        4.1.3 Gini系数第129-130页
        4.1.4 Ellison-Glaeser指数第130-131页
        4.1.5 Maurel-Sedillot指数第131-132页
        4.1.6 测度指数评述第132-133页
    4.2 对ELLISON-GLAESER指数的修正第133-135页
    4.3 产业集聚测度第135-143页
        4.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35页
        4.3.2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35-143页
第五章 产业集聚效益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第143-167页
    5.1 关于产业集聚效益的研究第143页
    5.2 产业集聚效益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第143-145页
        5.2.1 集聚结构效益指数构造第144页
        5.2.2 集聚影响指数构造第144页
        5.2.3 产业集聚结构效益和影响综合评价指数构造第144-145页
        5.2.4 产业集聚专门化率指数构造第145页
    5.3 产业集聚效益测度第145-167页
        5.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45-147页
        5.3.2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47-167页
第六章 研究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第167-177页
    6.1 主要结论第167-168页
        6.1.1 我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但整体上空间集聚度下降趋势逐渐显现第167页
        6.1.2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存在行业差异第167-168页
        6.1.3 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效益呈现出下降趋势第168页
    6.2 政策启示第168-177页
        6.2.1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第169-172页
        6.2.2 区域层面的对策建议第172-174页
        6.2.3 微观层面的对策建议第174-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微纳系统电子束光刻关键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