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园林植物景观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国外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1-15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1-13页 |
·人文环境概况 | 第13页 |
·北京的自然植被概况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17-19页 |
2 解读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 | 第19-29页 |
·地域性的含义 | 第19-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地域性理念的发展演变 | 第20-22页 |
·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的含义 | 第22-24页 |
·表层含义——独特性 | 第22-23页 |
·潜层含义——适宜性 | 第23-24页 |
·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的层级 | 第24-25页 |
·领土 | 第24页 |
·区域 | 第24页 |
·城市 | 第24-25页 |
·场地 | 第25页 |
·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的表达 | 第25-27页 |
·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 第25-26页 |
·适宜性与独特性关系的处理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3 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特征 | 第29-67页 |
·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演变 | 第29-35页 |
·古代(1840年之前) | 第29-33页 |
·近代(1840-1919) | 第33页 |
·现代(1919-1949) | 第33页 |
·当代(1949至今) | 第33-35页 |
·北京园林植物的种类构成特征 | 第35-45页 |
·北京园林植物种类构成 | 第35-39页 |
·北京园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北京园林树木应用频度分析 | 第40-41页 |
·北京常见园林树木季相特征分析 | 第41-44页 |
·北京园林植物的文化特征 | 第44-45页 |
·北京园林植物与各构景要素的组景特征 | 第45-64页 |
·山体植物景观 | 第45-50页 |
·水体植物景观 | 第50-55页 |
·道路、广场植物景观 | 第55-62页 |
·建筑、庭院植物景观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7页 |
4 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形成机制 | 第67-73页 |
·自然环境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7-68页 |
·气候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7页 |
·水环境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7-68页 |
·地形地貌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8页 |
·人文环境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8-72页 |
·历史文化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68-71页 |
·政治经济对北京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5 北京地域性园林植物景观营建方略 | 第73-85页 |
·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 | 第73-75页 |
·适生植物 | 第73页 |
·适用植物 | 第73-74页 |
·特色植物 | 第74-75页 |
·植物群落的建构 | 第75-82页 |
·常规群落 | 第75-76页 |
·季相植物群落 | 第76-82页 |
·植物空间的营建 | 第82-83页 |
·总体风貌的把控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再读地域性 | 第85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5-87页 |
7 余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插图目录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107页 |
个人简介 | 第107-109页 |
导师简介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