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方案探讨与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重载运输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重载运输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重载运输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我国重载运输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17-19页 |
2 重载运输组织概述 | 第19-28页 |
·重载运输的定义 | 第19页 |
·重载运输的组织模式 | 第19-20页 |
·重载运输组织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 第20-22页 |
·组织形式的分类 | 第20-21页 |
·各运输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 | 第21-22页 |
·组合式重载列车组合运行工作组织 | 第22-26页 |
·组合式重载列车基本形式 | 第22页 |
·重载列车专业组合站的特点 | 第22-23页 |
·组合式重载列车组合方法及过程 | 第23-24页 |
·组合式重载列车的分解方法及过程 | 第24-25页 |
·重载列车组合作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的模式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开行重载列车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开行重载列车的条件 | 第28页 |
·技术设备改造 | 第28页 |
·组织制度变革 | 第28页 |
·重载运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线路和站场 | 第29-31页 |
·列车牵引 | 第31页 |
·铁路车辆 | 第31-32页 |
·供电系统 | 第32页 |
·运输组织 | 第32-33页 |
·装卸车能力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兰新铁路概况及现状运输组织分析 | 第34-40页 |
·线路概述 | 第34-35页 |
·线路简介 | 第34-35页 |
·历史沿革 | 第35页 |
·线路的作用及意义 | 第35-36页 |
·既有线现状主要技术标准及运输管理 | 第36-37页 |
·既有线主要技术标准 | 第36页 |
·既有兰新线运输管理 | 第36-37页 |
·既有兰新线适应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哈密至武威南开行重载列车方案研究 | 第40-62页 |
·相邻线主要技术标准 | 第40-42页 |
·兰新线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万吨列车开行原则 | 第42页 |
·开行重载列车组织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万吨列车开行车站分布方案研究 | 第44-50页 |
·重载铁路车站的作用及分布原则 | 第44-45页 |
·大包、大秦线车站分布分析 | 第45-47页 |
·哈密至武威南万吨列车开行车站分布研究 | 第47-50页 |
·兰新线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 第50-5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0页 |
·通过能力计算 | 第50-53页 |
·运输组织方案比选 | 第53-54页 |
·建立目标规划模型求解远期重车开行比例 | 第54-61页 |
·目标规划模型构造 | 第55-56页 |
·基于LINGO的模型求解 | 第56-60页 |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主要工作 | 第62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