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分析第14-32页
    2.1 再生制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第14页
    2.2 再生制动回收系统第14-19页
        2.2.1 基本原理介绍第15-18页
        2.2.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系统组成结构第18-19页
    2.3 再生制动系统相关模块的数学模型第19-25页
        2.3.1 电动机模型第19-22页
        2.3.2 蓄电池的数学模型第22-25页
    2.4 车辆的制动性能分析第25-27页
    2.5 前后轮轴上的制动力分布和ECE制动规程第27-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液压调节单元模型建立第32-52页
    3.1 液压调节单元对能量回收的影响第32页
    3.2 液压调节单元的组成第32-36页
    3.3 建立增压阀的流量特性的数学模型第36-39页
        3.3.1 增压阀阀口流量特性第36-38页
        3.3.2 轮缸增压的数学表达式第38-39页
    3.4 建立电磁阀的工作特性数学模型第39-43页
        3.4.1 电磁阀调节的开关特性第39页
        3.4.2 电磁阀的控制特性第39-43页
    3.5 液压调节单元工作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3-51页
        3.5.1 增压阀工作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3.5.2 减压阀工作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3.5.3 低压蓄能器工作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6-49页
        3.5.4 液压泵工作特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压力估算算法建立第52-69页
    4.1 对制动能量回收的制动过程划分第52-58页
    4.2 建立制动压力估算算法第58-68页
        4.2.1 P-V特性曲线的实验与获取第59-60页
        4.2.2 P-V特性曲线的应用第60页
        4.2.3 确定轮缸的初始压力第60-61页
        4.2.4 确定主缸的压力第61-62页
        4.2.5 建立轮缸的压力估算算法第62-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仿真研究第69-76页
    5.1 仿真平台的搭建第69-71页
    5.2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第71-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