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球墨铸铁的诞生、发展及应用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2.3 球墨铸铁的应用 | 第14页 |
1.3 铸态高强度高韧性球墨铸铁的生产 | 第14-16页 |
1.4 提高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途径 | 第16-26页 |
1.4.1 铁液化学成分的控制 | 第16-18页 |
1.4.2 孕育处理 | 第18-21页 |
1.4.3 球化处理 | 第21-22页 |
1.4.4 废钢生铁炉料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5 铁液温度 | 第23-24页 |
1.4.6 合金化 | 第24-25页 |
1.4.7 余热正火 | 第25-26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1.1 实验方案 | 第28页 |
2.1.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2 实验球墨铸铁的制备 | 第29-31页 |
2.2.1 原材料 | 第29页 |
2.2.2 试样的制备 | 第29-31页 |
2.3 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2.3.1 组织及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2.3.2 石墨球化率、球化级别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3 抗拉强度测试 | 第33页 |
2.3.4 硬度测试 | 第33-34页 |
第3章 孕育、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34-60页 |
3.1 孕育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3.1.1 孕育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 孕育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孕育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4 孕育处理强化机制的探讨 | 第37-38页 |
3.2 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38-48页 |
3.2.1 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3 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初生奥氏体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变质处理对铸态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5 变质处理强化机制的探讨 | 第46-48页 |
3.3 合金元素Te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48-58页 |
3.3.1 合金元素Te对铸态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合金元素Te对铸态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3 合金元素Te对铸态球墨铸铁初生奥氏体组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4 合金元素Te对铸态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合金元素Te强化机制的探讨 | 第54-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复合变质剂及余热正火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60-82页 |
4.1 复合变质剂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61-67页 |
4.1.1 复合变质剂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的影响 | 第61-65页 |
4.1.2 复合变质剂对铸态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4.1.3 复合变质剂强化机制的探讨 | 第66-67页 |
4.2 余热正火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67-80页 |
4.2.1 余热正火对铸态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 第68-71页 |
4.2.2 余热正火对铸态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71-75页 |
4.2.3 余热正火对铸态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4.2.4 余热正火强化机制的探讨 | 第76-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