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基本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网络媒介中高校青年教师形象的呈现及分析 | 第16-46页 |
第一节 网络媒介中高校青年教师形象的文本分析 | 第16-19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16-18页 |
二、类目制定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的类型 | 第19-33页 |
一、生活艰辛形象 | 第19-22页 |
二、受压迫者形象 | 第22-25页 |
三、勤恳工作形象 | 第25-28页 |
四、发展迷茫形象 | 第28-30页 |
五、压力巨大形象 | 第30-33页 |
第三节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的特点 | 第33-46页 |
一、负面化 | 第33-36页 |
二、多样化 | 第36-38页 |
三、俗众化 | 第38-41页 |
四、情绪化 | 第41-43页 |
五、功利化 | 第43-46页 |
第二章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及原因 | 第46-55页 |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形象建构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一、正负面报道失衡 | 第46-47页 |
二、存在贴标签现象 | 第47-49页 |
三、呈现方式奇观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高校青年教师形象构建问题的成因 | 第50-55页 |
一、主体的复杂群像 | 第50-51页 |
二、媒体的利益驱动 | 第51-53页 |
三、大众的窥探心理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改进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建构的作用及途径 | 第55-63页 |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合理建构的作用 | 第55-58页 |
一、认知作用 | 第55页 |
二、激励作用 | 第55-56页 |
三、咨询作用 | 第56-57页 |
四、监督作用 | 第57-58页 |
第二节“高校青年教师”网络媒介形象合理建构的途径 | 第58-63页 |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58-59页 |
二、坚持全面、平衡的报道原则 | 第59-60页 |
三、坚守媒介的社会责任 | 第60-61页 |
四、坚持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