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1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公共服务 | 第20页 |
2.1.2 供给机制 | 第20-21页 |
2.1.3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21-22页 |
2.2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3.1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第26-27页 |
3.2 公共服务供给中公众需求导向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3.3 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4.1 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准入制度森严 | 第30页 |
4.2 政府服务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4.3 政府回应性缺失 | 第31-34页 |
4.4 注重“需求侧”,忽视“供给侧” | 第34-35页 |
4.5 公共服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 第35页 |
4.6 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 | 第36-47页 |
5.1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 第36-39页 |
5.1.1 建立“一主多元”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36-38页 |
5.1.2 形成公共服务多元主体间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5.2 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39-45页 |
5.2.1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 第39-42页 |
5.2.2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公众需求的有效表达机制 | 第42页 |
5.2.3 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政府决策机制 | 第42-44页 |
5.2.4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回应机制 | 第44-45页 |
5.3 建立民主监督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45-46页 |
5.3.1 要强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 第45页 |
5.3.2 发展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与法律制度 | 第45-46页 |
5.4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1、结论 | 第47页 |
2、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