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2 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 | 第13-19页 |
1.2.1 控制论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现代控制理论 | 第14页 |
1.2.3 智能控制理论 | 第14-15页 |
1.2.4 桥梁施工监控 | 第15页 |
1.2.5 影响桥梁施工监控的因素 | 第15-17页 |
1.2.6 桥梁施工监控系统 | 第17-19页 |
1.3 施工监控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4 施工监控的目的 | 第20页 |
1.5 施工监控的方法 | 第20-22页 |
1.5.1 斜拉桥的开环控制法 | 第20页 |
1.5.2 斜拉桥的闭环控制法 | 第20-21页 |
1.5.3 斜拉桥的自适应控制法 | 第21-22页 |
1.5.4 最大宽容度法 | 第22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城南新区一号桥工程概况和施工监控目标、内容 | 第23-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3-24页 |
2.1.1 索塔 | 第23-24页 |
2.1.2 车行桥 | 第24页 |
2.1.3 人行桥 | 第24页 |
2.1.4 斜拉索和锚具 | 第24页 |
2.2 桥梁特点和施工工序 | 第24-25页 |
2.3 施工监控目标和方法 | 第25-26页 |
2.4 施工监控内容 | 第26-33页 |
2.4.1 线形监测 | 第26-28页 |
2.4.2 索力监测 | 第28-29页 |
2.4.3 应力监测 | 第29-32页 |
2.4.4 温度监测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城南新区一号桥施工监控系统的结构仿真计算 | 第34-45页 |
3.1 施工期间结构分析理论 | 第34-36页 |
3.1.1 结构分析步骤 | 第34页 |
3.1.2 结构前进与倒退分析 | 第34-35页 |
3.1.3 结构分析及施工监控程序系统简介 | 第35-36页 |
3.2 施工监控计算依据及内容 | 第36页 |
3.2.1 施工监控计算依据 | 第36页 |
3.2.2 施工监控计算内容 | 第36页 |
3.3 桥梁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6-44页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3.3.2 荷载的模拟 | 第38-39页 |
3.3.3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9-41页 |
3.3.4 施工阶段划分 | 第41-44页 |
3.3.5 施工阶段分析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城南新区一号桥施工监控主要结果和分析评价 | 第45-99页 |
4.1 桥塔施工监控成果 | 第45-56页 |
4.1.1 桥塔偏位监测 | 第45-47页 |
4.1.2 桥塔应力 | 第47-56页 |
4.2 车行桥施工监控成果 | 第56-84页 |
4.2.1 线形监测成果 | 第56-70页 |
4.2.2 主梁应力监测成果 | 第70-77页 |
4.2.3 索力监测成果 | 第77-84页 |
4.3 人行桥施工监控成果 | 第84-96页 |
4.3.1 线形监测成果 | 第84-91页 |
4.3.2 应力监测成果 | 第91-93页 |
4.3.3 索力监测成果 | 第93-96页 |
4.4 施工监控过程的监控误差原因分析 | 第96-97页 |
4.5 施工监结果评价及体会 | 第97-9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