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依据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对口支援 | 第17页 |
2.1.2 项目实施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公共政策理论 | 第18页 |
2.2.2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3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 第19页 |
2.2.4 扶贫开发理论 | 第19-20页 |
2.2.5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21-30页 |
3.1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动因 | 第21-23页 |
3.1.1 国家对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要求 | 第21-22页 |
3.1.2 四川省对口支援和脱贫攻坚的政策安排 | 第22页 |
3.1.3 甘孜县对外部支援的现实需求 | 第22-23页 |
3.2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的思路和目标 | 第23-24页 |
3.2.1 主要思路 | 第23-24页 |
3.2.2 主要目标 | 第24页 |
3.3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的举措和成效 | 第24-30页 |
3.3.1 主要举措 | 第24-26页 |
3.3.2 主要成效 | 第26-30页 |
第四章 成都市龙泉驿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过程分析 | 第30-44页 |
4.1 项目实施组织架构分析 | 第30-31页 |
4.1.1 项目决策层面架构 | 第30页 |
4.1.2 项目落实层面架构 | 第30-31页 |
4.1.3 项目监管层面架构 | 第31页 |
4.2 项目决策分析 | 第31-36页 |
4.2.1 项目规划决策 | 第32-33页 |
4.2.2 项目年度计划决策 | 第33-35页 |
4.2.3 项目内容决策 | 第35-36页 |
4.3 项目推进分析 | 第36-39页 |
4.3.1 协调责任 | 第37-38页 |
4.3.2 指导责任 | 第38页 |
4.3.3 协调指导边界 | 第38-39页 |
4.3.4 协调指导软环境 | 第39页 |
4.4 项目运营分析 | 第39-40页 |
4.4.1 运营人才支持 | 第39-40页 |
4.4.2 运营经费支持 | 第40页 |
4.4.3 运营问题排解 | 第40页 |
4.5 项目监管分析 | 第40-44页 |
4.5.1 项目目标监管 | 第41页 |
4.5.2 项目资金监管 | 第41-42页 |
4.5.3 项目多元监管 | 第42-43页 |
4.5.4 项目绩效评估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成都市龙泉驿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内容分析 | 第44-54页 |
5.1 项目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5.1.1 项目年度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5.1.2 项目资金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5.2 建设类项目分析 | 第47-50页 |
5.2.1 教育类重点建设项目分析 | 第48-49页 |
5.2.2 医卫类重点建设项目分析 | 第49页 |
5.2.3 产业类重点建设项目分析 | 第49页 |
5.2.4 基建类重点建设项目分析 | 第49-50页 |
5.3 非建设类项目分析 | 第50-54页 |
5.3.1 教育类重点非建设项目分析 | 第50-51页 |
5.3.2 医卫类重点非建设项目分析 | 第51-52页 |
5.3.3 产业类重点非建设项目分析 | 第52页 |
5.3.4 民政类重点非建设项目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成都市龙泉驿对口支援甘孜县项目实施的主要启示 | 第54-59页 |
6.1 对口支援项目实施要与对口支援政策新要求高度统一 | 第54-55页 |
6.1.1 与中央政策的高度统一 | 第54-55页 |
6.1.2 与地方政策的协调统一 | 第55页 |
6.2 对口支援项目实施要与受援地脱贫攻坚资源相互协调 | 第55-56页 |
6.2.1 与外部脱贫资源的相互协调 | 第55-56页 |
6.2.2 与内部脱贫资源的相互协调 | 第56页 |
6.3 对口支援项目实施要与受援地发展路径保持一致 | 第56-57页 |
6.3.1 与当前发展路径保持一致 | 第56-57页 |
6.3.2 与长期发展路径保持一致 | 第57页 |
6.4 对口支援项目实施要重视调动“两个积极性” | 第57-59页 |
6.4.1 调动支援方的积极性 | 第57-58页 |
6.4.2 调动受援方的积极性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