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钳工工艺与装配工艺论文--机器装配、机器安装法论文

面向同轴对位微装配的装配力与系统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20页
        1.1.1 国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8页
        1.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1.3 现有对位技术的局限性第19-20页
    1.2 课题来源第20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高精度对位检测系统静力学及静态特性分析第23-39页
    2.1 面向微装配的高精度对位检测系统要求第23-26页
        2.1.1 装配目标与技术要求第23-24页
        2.1.2 高精度对位检测仪的结构功能第24-25页
        2.1.3 高精度对位检测仪的装配流程第25-26页
    2.2 高精度对位检测系统静力学分析第26-35页
        2.2.1 结构静力学分析理论基础第26-27页
        2.2.2 高精度对位检测系统静力学分析第27-30页
        2.2.3 系统核心部件静力学特性分析第30-35页
    2.3 力检测系统静态特性分析第35-38页
    2.4 章节总结第38-39页
第3章 高精度对位检测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第39-55页
    3.1 模态分析基础理论第39-40页
    3.2 试验模态分析第40-48页
        3.2.1 试验平台的搭建第41-43页
        3.2.2 预实验第43-44页
        3.2.3 试验模态分析第44-48页
    3.3 有限元模态分析第48-52页
        3.3.1 仿真模型精简条件第48-50页
        3.3.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3.3.3 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对比第52页
    3.4 章节总结第52-55页
第4章 轴孔装配过程力与状态分析第55-73页
    4.1 轴孔装配力学模型第55-66页
        4.1.1 无倒角轴孔装配可行域第57-60页
        4.1.2 无倒角轴孔装配力学模型第60-65页
        4.1.3 有倒角轴孔装配力学模型第65-66页
    4.2 轴孔装配装配力-位姿映射关系研究第66-70页
        4.2.1 一点接触阶段装配力-位姿映射关系研究第66-69页
        4.2.2 两点接触阶段装配力-位姿映射关系研究第69-70页
    4.3 基于微力-微位姿映射关系的高精度对位方法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基于微力-微位姿映射关系的对位方法实验研究第73-93页
    5.1 基于“视觉+力觉”的轴孔装配实验平台第73-81页
        5.1.1 装配力测量实验平台第73-76页
        5.1.2 夹持器刚度测量实验第76-77页
        5.1.3 轴孔同轴对位标定第77-81页
    5.2 轴孔装配力学模型验证实验第81-91页
        5.2.1 发生两点接触的临界插入深度判定条件验证第83-84页
        5.2.2 装配力学模型的验证第84-86页
        5.2.3 基于装配力-位姿的映射关系的对位方法精度验证第86-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7页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93-94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94-95页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渗碳齿轮钢材料力学表征及其疲劳寿命分析
下一篇:短应力线轧机轧辊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