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1.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第20-38页 |
2.1 联通永州分公司的发展及农村市场概况 | 第20-23页 |
2.1.1 联通永州分公司及其发展简介 | 第20-21页 |
2.1.2 联通永州分公司业绩发展概况 | 第21页 |
2.1.3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 | 第21-23页 |
2.2 永州农村通信市场的发展及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农村通信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2.2.2 永州农村农民收入增长与通信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2.2.3 农村市场成为联通永州分公司蓝海市场 | 第26页 |
2.3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第26-30页 |
2.3.1 永州农村通信市场竞争局势分析 | 第26-27页 |
2.3.2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主要竞争对手 | 第27-30页 |
2.4 联通永州分公司 SWOT 综合分析 | 第30-38页 |
2.4.1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优势 | 第30-32页 |
2.4.2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劣势 | 第32页 |
2.4.3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机会 | 第32-34页 |
2.4.4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威胁 | 第34-36页 |
2.4.5 SWOT 矩阵分析 | 第36-38页 |
第3章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 第38-63页 |
3.1 农村市场开发的商业模式与赢利模式 | 第38-47页 |
3.1.1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商业模式 | 第38-40页 |
3.1.2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盈利模式 | 第40-47页 |
3.2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的 6P 策略 | 第47-59页 |
3.2.1 产品(Product ) | 第47-51页 |
3.2.2 定价策略(Price) | 第51-53页 |
3.2.3 促销(Promotion ) | 第53-55页 |
3.2.4 渠道(Place ) | 第55-58页 |
3.2.5 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 | 第58-59页 |
3.2.6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 ) | 第59页 |
3.3 联通永州公司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关键点 | 第59-63页 |
3.3.1 保持商业模式的良性循环 | 第60页 |
3.3.2 控制离网率 | 第60页 |
3.3.3 渠道管理 | 第60-61页 |
3.3.4 深度调研和深度营销 | 第61页 |
3.3.5 成本控制和外界力量 | 第61-63页 |
第4章 联通永州分公司农村市场营销策略方案实施 | 第63-72页 |
4.1 改进渠道管理 | 第63-67页 |
4.1.1 片区管理 VS 分级管理 | 第63-64页 |
4.1.2 嵌入式管理 | 第64-65页 |
4.1.3 渠道忠诚度 | 第65-66页 |
4.1.4 渠道冲突 | 第66页 |
4.1.5 渠道模式应避免被对手复制 | 第66-67页 |
4.2 推进资源整合 | 第67-68页 |
4.2.1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资源整合 | 第67页 |
4.2.2 紧密联合农村金融和邮政等部门 | 第67-68页 |
4.2.3 与农林及气象等涉农单位形成战略伙伴 | 第68页 |
4.2.4 对通信产品终端商掌握主动并紧密合作 | 第68页 |
4.3 规范农村市场并加快业务创新 | 第68-70页 |
4.3.1 整合分散的涉农信息资源 | 第69页 |
4.3.2 结合农村特点积极开发农村产品 | 第69页 |
4.3.3 规范农村市场管理与加快业务创新 | 第69页 |
4.3.4 优化资费结构促进农村通信市场快速发展 | 第69-70页 |
4.4 全新打造农村市场以实现营销双丰收 | 第70-72页 |
4.4.1 统一认识以夯实农村市场营销基础 | 第70页 |
4.4.2 加强农村市场的过程控制 | 第70-71页 |
4.4.3 其他保障性措施建议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