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综述 | 第10-18页 |
1.1 马尾藻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 | 第10-12页 |
1.1.1 马尾藻分类地位 | 第10页 |
1.1.2 匍枝马尾藻分类地位及分布 | 第10页 |
1.1.3 匍枝马尾藻生物学特征 | 第10-12页 |
1.2 马尾藻的应用价值 | 第12-14页 |
1.2.1 食用价值 | 第12页 |
1.2.2 药用价值 | 第12-13页 |
1.2.3 农业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2.4 工业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2.5 生态价值 | 第13-14页 |
1.3 马尾藻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马尾藻种群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14页 |
1.3.2 马尾藻种群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 | 第14-15页 |
1.3.3 马尾藻有性繁殖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4 人工育苗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匍枝马尾藻有性繁育幼苗的早期发育研究 | 第18-2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0-24页 |
2.2.1 繁殖生物学 | 第20-22页 |
2.2.3 幼苗早期生长观察 | 第22-24页 |
2.3 讨论 | 第24-26页 |
3 匍枝马尾藻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 第26-33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3.1.3 数据统计 | 第28页 |
3.1.4 海区挂养 | 第28-29页 |
3.2 结果 | 第29-31页 |
3.2.1 种藻成熟度判断 | 第29页 |
3.2.2 采苗情况判断 | 第29页 |
3.2.3 育苗结果 | 第29-30页 |
3.2.4 海区挂养结果 | 第30-31页 |
3.2.5 杂藻防治 | 第31页 |
3.3 讨论 | 第31-33页 |
3.3.1 采苗方式 | 第31页 |
3.3.2 采苗时间 | 第31页 |
3.3.3 杂藻防治 | 第31-32页 |
3.3.4 幼苗栽培条件 | 第32页 |
3.3.5 幼苗密度 | 第32-33页 |
4 环境因子对匍枝马尾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4.2 结果 | 第34-44页 |
4.2.1 环境因子对匍枝马尾藻生长的影响 | 第34-40页 |
4.2.2 环境因子对匍枝马尾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4页 |
4.3 讨论 | 第44-47页 |
4.3.1 温度对匍枝马尾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4.3.2 光照强度对匍枝马尾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3 盐度对匍枝马尾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4.3.4 光质对匍枝马尾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