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4-15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文章框架 | 第17-18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差一点”句式研究综述 | 第19-40页 |
第一节 “差一点没VP”句式语义真值判定方法综述 | 第19-26页 |
一、企望说 | 第19-21页 |
二、积极成分说 | 第21-22页 |
三、趋向说 | 第22-23页 |
四、合意说 | 第23-24页 |
五、常态说 | 第24页 |
六、句法功能方法 | 第24-25页 |
七、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差一点”句式与“差不多”句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 第26-31页 |
一、沈家煊先生的研究 | 第26-27页 |
二、运用认知方法对比 | 第27-29页 |
三、句法功能角度比较 | 第29页 |
四、三个平面角度的对比 | 第29-30页 |
五、从情态角度比较 | 第30页 |
六、袁毓林先生的研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差一点没VP”羡余否定句式的生成机制综述 | 第31-35页 |
一、层次构造说 | 第31-32页 |
二、糅合说 | 第32-33页 |
三、反语说 | 第33页 |
四、隐性否定溢出说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差一点”句式的共性特征研究综述 | 第35-38页 |
一、副词“差一点”的共时研究 | 第35-36页 |
二、“差一点”的历时研究 | 第36页 |
三、“差一点”句式成活的语用条件 | 第36-37页 |
四、“差一点”句式的整体语用倾向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8-40页 |
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第38-39页 |
二、“语言以外”与“语言以内”两种方法相互配合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差一点”句式的本体研究 | 第40-67页 |
第一节 “差一点”句式的交际策略与使用动因 | 第40-46页 |
一、“差一点”句式的理解策略 | 第40-41页 |
二、“差一点”句式的使用限制 | 第41-43页 |
三、“差一点”句式的使用动因 | 第43-45页 |
四、“差一点”的另一种用法 | 第45页 |
五、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意合语法思维下“差一点”句式的重新解读 | 第46-58页 |
一、企望说及其局限性 | 第46-47页 |
二、“差一点”句式中事态的类型 | 第47-49页 |
三、“差一点”句式的类型划分 | 第49-51页 |
四、“差一点”各句式类型历时演化关系构拟 | 第51-56页 |
五、结论与余论 | 第56-58页 |
第三节 “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语义差异及其认知解释 | 第58-67页 |
一、“差一点”的语义分析 | 第58-59页 |
二、“差不多”的语义分析 | 第59-62页 |
三、“差一点”与“差不多”用法的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四、“差一点”与“差不多”定向性与否定形式对立的内在关联 | 第65-66页 |
五、余论:语言研究的第四平面——认知平面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差一点”句式研究的方法 | 第67-89页 |
第一节 “差一点”句式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 第67-76页 |
一、“差一点”句式的语言事实对于理论解释的作用力 | 第67-72页 |
二、“差一点”句式的理论解释对于语言事实的作用力 | 第72-76页 |
第二节 “差一点”句式单篇论文研究过程剖析 | 第76-89页 |
一、语言事实的挖掘 | 第76-83页 |
二、语言事实的整理 | 第83-87页 |
三、理论解释的构建 | 第87-88页 |
四、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差一点”句式研究引发的方法论思考 | 第89-114页 |
第一节 关于语言研究相关概念的思考 | 第89-98页 |
一、语言研究相关概念的讨论 | 第90-94页 |
二、康德认识论视野下语言研究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94-98页 |
第二节 关于论实第一性之争的思考 | 第98-107页 |
一、论实第一性之争简介 | 第98-100页 |
二、汉语学界对于“论实第一性”的态度 | 第100-103页 |
三、“论实之争”的动态平衡观 | 第103-107页 |
第三节 汉语语言理论取向的思考 | 第107-114页 |
一、关于形式与意义之争的思考 | 第107-110页 |
二、关于理论自主与引进之争的思考 | 第110-11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4-121页 |
一、本文观点总结 | 第114-118页 |
(一) “差一点”句式已有研究成果的品评 | 第114-115页 |
(二) 对“差一点”句式的本体研究 | 第115-117页 |
(三) 对于“差一点”句式的方法论的研究 | 第117页 |
(四) 对于“差一点”句式引起的方法论思考 | 第117-118页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8-120页 |
(一) 两个“一致性”的发现 | 第118-119页 |
(二) 以意驭形研究范式的建立 | 第119页 |
(三) 对单篇论文研究的全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剖析 | 第119页 |
(四) 语言事实、语言现象、语言理论等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119页 |
(五) 论实第一性之争的动态平衡观 | 第119-120页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0页 |
四、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2-133页 |
后记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