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中国速写近百年历程回顾 | 第9-10页 |
(二) 被遗忘的速写 | 第10-11页 |
(三) 20世纪30年代速写进入少量文学研究者视野 | 第11-12页 |
(四) 可开拓的研究空间及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一、速写释义 | 第14-23页 |
(一) 19世纪欧美文学界的速写 | 第14-16页 |
(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界的速写 | 第16-17页 |
(三) 20世纪30年代中国速写文体辨识 | 第17-23页 |
1. 速写与小说 | 第17-19页 |
2. 速写与报告文学 | 第19-23页 |
二、20世纪30年代速写的发展概况 | 第23-31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23-25页 |
1. 大变革时期的时代号角 | 第23-24页 |
2. 文化专制统治下的“中立”表达 | 第24-25页 |
3. 写实风潮的助推手 | 第25页 |
(二) 主要阵地 | 第25-27页 |
(三) 作家队伍 | 第27-28页 |
(四) 主要题材 | 第28-31页 |
三、20世纪30年代速写的发展流变 | 第31-35页 |
(一) 雏形已现 体式渐成(1929年至1933年) | 第31-32页 |
(二) 白描简述 叙事成熟(1934年至1935年) | 第32-33页 |
(三) 塑造典型 借鉴新闻(1936年至1939年) | 第33-35页 |
四、20世纪30年代速写的主要类型 | 第35-41页 |
(一) 故事情节的巧妙营构 | 第35-36页 |
(二) 生活经历的客观叙写 | 第36-37页 |
(三) 人物形象的快速勾勒 | 第37-39页 |
(四) 社会风貌的冷峻描绘 | 第39-41页 |
五、20世纪30年代速写的价值 | 第41-45页 |
(一) 文学价值 | 第41页 |
(二) 新闻价值 | 第41-42页 |
(三) 美学价值 | 第42页 |
(四) 社会价值 | 第42-43页 |
(五) 史学价值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