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6页 |
1.1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第8-17页 |
1.2 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 光声成像技术的探测方式 | 第22-25页 |
1.3.1 压电超声传感器探测方式 | 第22-23页 |
1.3.2 光电探测方式 | 第23-25页 |
1.4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探测方式 | 第25-28页 |
1.5 生物组织的光声特性分析 | 第28-33页 |
1.5.1 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 | 第28-30页 |
1.5.2 超声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 | 第30-33页 |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33-36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6.2 创新之处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微纳光纤光栅的制作及特性研究 | 第36-57页 |
2.1 微纳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 第36-43页 |
2.2 微纳光纤的制备及传导特性 | 第43-49页 |
2.2.1 微纳光纤的制作方法 | 第43-46页 |
2.2.2 微纳光纤的传导特性研究 | 第46-49页 |
2.3 微纳光纤光栅的制备 | 第49-56页 |
2.3.1 微纳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51-52页 |
2.3.2 微纳光纤光栅的特性研究 | 第52-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制作及特性研究 | 第57-74页 |
3.1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分类 | 第57-62页 |
3.2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理论研究及其制作方法 | 第62-69页 |
3.2.1 基于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理论研究 | 第62-66页 |
3.2.2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制作方法 | 第66-69页 |
3.3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敏感性研究 | 第69-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声传感器研究 | 第74-86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声传感器的理论研究 | 第74-78页 |
4.3 微纳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声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 第78-84页 |
4.3.1 声传感器的光谱特性研究 | 第78-80页 |
4.3.2 声传感器的声波检测特性研究 | 第80-83页 |
4.3.3 声传感器的方向特性研究 | 第83-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生物医学光声成像研究 | 第86-105页 |
5.1 生物医学光声信号的产生条件 | 第86-89页 |
5.2 光声成像的重建算法 | 第89-94页 |
5.2.1 基于Radon变换的滤波反投影算法 | 第90-91页 |
5.2.2 基于解析解的时域后向投影算法 | 第91-94页 |
5.3 光声成像实验 | 第94-100页 |
5.3.1 实验装置 | 第94-96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96-100页 |
5.4 测量位置数对光声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100-104页 |
5.4.1 理论分析 | 第100页 |
5.4.2 实验研究 | 第100-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6.1 结论 | 第105-107页 |
6.2 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21-123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