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明代四大奇书与宗教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4-18页
    一、选题意义第14-15页
    二、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6-18页
第一章 文化视野下的明代宗教与小说中的宗教书写第18-52页
    第一节 明代的宗教概貌第18-31页
        一、宗教的定义第18-19页
        二、宗教的种类第19-20页
        三、明代宗教概貌第20-27页
        四、明代小说与宗教第27-31页
    第二节 明代小说宗教书写的文化意义与审美意义——以佛道之争为例第31-52页
        一、明代小说中佛道之争的风貌第31-40页
        二、明代小说中佛道之争的文化价值第40-44页
        三、明代小说佛道之争描写与小说的叙事模式第44-52页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宗教第52-71页
    第一节 《三国演义》复杂的宗教观念第52-56页
        一、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第52-53页
        二、佛、道文化的体现第53-55页
        三、民间信仰的植入第55-56页
    第二节 关羽形象承载的民间信仰第56-64页
        一、从三国到南北朝时的武将身份第57-61页
        二、唐代、宋代、元代配享姜子牙和单独封“王”的阶段第61-62页
        三、明、清的帝君时代第62-64页
    第三节 道教人物于吉形象的意义第64-71页
        一、太平道的影响第64-66页
        二、于吉形象塑造的意义第66-71页
第三章 《西游记》与宗教第71-104页
    第一节 取经故事的演化第72-83页
        一、取经故事的宗教蓝本第72-76页
        二、主角的转移与宗教色彩的弱化第76-83页
    第二节 佛道之争与三教合一第83-92页
        一、佛道之争第83-90页
        二、三教合一第90-92页
    第三节 取经团队与观音形象第92-104页
        一、唐僧形象第92-96页
        二、孙悟空形象第96-98页
        三、猪八戒、沙和尚与白龙马第98-100页
        四、观音形象第100-104页
第四章 《水浒传》与宗教第104-135页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宗教江湖第104-108页
        一、《水浒传》与道教第104-105页
        二、《水浒传》与佛教第105-107页
        三、《水浒传》与其它宗教信仰第107-108页
    第二节 《水浒传》中的宗教态度第108-114页
        一、《水浒传》对佛、道的褒贬第109-112页
        二、迎合市民趣味的宗教态度第112-114页
    第三节 九天玄女、罗天大醮与《水浒传》结构第114-123页
        一、九天玄女的“教母”意义第114-120页
        二、罗天大醮的结构作用第120-123页
    第四节 鲁智深的喜剧与公孙胜的神秘第123-135页
        一、鲁智深的喜剧第123-130页
        二、神秘的公孙胜第130-135页
第五章 《金瓶梅词话》与宗教第135-157页
    第一节 《金瓶梅词话》与佛教第135-142页
        一、佛教的衰微第135-138页
        二、佛教的世俗化第138-142页
    第二节 《金瓶梅词话》与道教第142-146页
        一、道教在朝廷内宫中权势地位恒赫第142-144页
        二、道教在民间之兴盛第144-146页
    第三节 《金瓶梅词话》与民间宗教第146-157页
        一、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种类第147-150页
        二、《金瓶梅词话》中民间宗教之特征第150-152页
        三、《金瓶梅词话》中民间宗教之思想体系第152-154页
        四、《金瓶梅词话》中民间宗教之组织形式第154-157页
结语第157-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83页
读博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83-184页
后记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墙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纳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