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法治国家建设方略的基石 | 第10-11页 |
(二)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三)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 第11-12页 |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法治精神的概念和内容 | 第16-21页 |
一、法治精神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一)法治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法治精神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法治精神的内容 | 第18-21页 |
(一)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 | 第18页 |
(二)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 | 第18-19页 |
(三)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 | 第19页 |
(四)权力制约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 | 第19-20页 |
(五)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最终归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一、大学生法律精神培育的现状 | 第21-23页 |
(一)我国大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有所提高 | 第22页 |
(二)大学生缺乏法治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一)学校法治精神培育渠道和途径有待加强 | 第23-24页 |
(二)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24页 |
(三)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法治精神培育 | 第24-25页 |
(四)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法治环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对策 | 第27-34页 |
一、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 第27-29页 |
(一)要加强宪法相关法的理论教育 | 第27-28页 |
(二)加大民商法经济法律等部门法的理论教育 | 第28页 |
(三)深化权利救济理论教育 | 第28页 |
(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 第28-29页 |
(五)加强大学生专业法的学习 | 第29页 |
二、注重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 | 第29-31页 |
(一)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培养法治精神的必须条件 | 第29-30页 |
(二)积累法律基础知识增加社会阅历 | 第30页 |
(三)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技能 | 第30-31页 |
三、增强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 第31-32页 |
(一)增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 第31页 |
(二)增强大学生对法律价值的认同 | 第31-32页 |
(三)摒弃法律工具主义树立法治思维方式 | 第32页 |
四、加强法律实践的探索 | 第32-34页 |
(一)高校应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实践教学环节 | 第32-33页 |
(二)建立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