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掺杂和表面包覆对磷化铟量子点的光电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46页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 量子点及其性质概述第12-18页
        1.2.1 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第13-15页
        1.2.2 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性质与生物相容性第15-17页
        1.2.3 量子点的类型第17页
        1.2.4 胶体量子点的生长机理第17-18页
    1.3 量子点的胶体化学合成方法第18-22页
        1.3.1 热注入法第18-20页
        1.3.2 水热法第20-22页
    1.4 量子点的应用第22-29页
        1.4.1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生物医学应用第22-23页
        1.4.2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第23-29页
            1.4.2.1 量子点敏化电池概述第23-26页
            1.4.2.2 量子点敏化电池研究现状第26-29页
    1.5 量子点的掺杂第29-34页
        1.5.1 量子点掺杂概述第29-30页
        1.5.2 胶体量子点的掺杂方法和表征手段第30-34页
    1.6 量子点表面的无机壳包覆第34-35页
    1.7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第35-38页
    参考文献第38-46页
第2章 Li、Zn和Sn掺杂的InP量子点的合成与光学性能第46-66页
    2.1 引言第46-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49页
        2.2.1 原料试剂第47页
        2.2.2 仪器与表征第47-48页
        2.2.3 Li、Zn和Sn掺杂的InP量子点的合成第48-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63页
        2.3.1 Li、Zn和Sn掺杂的InP量子点的结构第49-50页
        2.3.2 Li、Zn和Sn掺杂的InP量子点的形貌和成份第50-55页
        2.3.3 Li、Zn和Sn掺杂的InP量子点的吸收和荧光性质第55-59页
        2.3.4 Li、Zn和Sn掺杂对InP量子点的吸收和荧光性质的影响讨论第59-61页
        2.3.5 Li、Zn和Sn掺杂的InP半导体的带隙理论计算第61-63页
    2.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3章 InP基量子点敏化电池制备及电池性能研究第66-88页
    3.1 引言第66-67页
    3.2 实验部分第67-70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67-68页
        3.2.2 仪器与表征第68页
        3.2.3 量子点的合成与配体交换制备水溶性量子点第68-69页
        3.2.4 TiO_2膜电极和对电极制备第69-70页
        3.2.5 CLIS法制备量子点敏化TiO_2电极及电池测试第7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0-80页
        3.3.1 配体交换及交换效率第70-71页
        3.3.2 量子点自组装及负载量第71-73页
        3.3.3 InP和Sn:InP量子点敏化电池的性能第73-76页
        3.3.4 量子点尺寸的影响第76-79页
        3.3.5 TiO_2电极厚度与Sn掺杂浓度的影响第79-80页
        3.3.6 电极包覆ZnS钝化层的影响第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第4章 Ga:InP量子点的生长掺杂合成及量子点敏化电池应用第88-100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实验部分第89-90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89页
        4.2.2 仪器与表征第89页
        4.2.3 Ga:InP量子点的合成第89-9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0-95页
        4.3.1 Ga:InP量子点的形貌与结构第90-91页
        4.3.2 Ga:InP量子点的吸收与荧光性质第91-94页
        4.3.3 Ga:InP量子点敏化电池的性能第94-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第5章 Type-I型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和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第100-114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101页
        5.2.2 仪器与表征第101-102页
        5.2.3 核壳量子点的合成第102-103页
        5.2.4 核壳量子点敏化电池的制备第10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0页
        5.3.1 InP/ZnS核壳量子点的尺寸、形貌与结构第103-104页
        5.3.2 核壳量子点的吸收与荧光性能第104-106页
        5.3.3 核壳量子点敏化电池的电学性能第106-109页
        5.3.4 核壳量子点敏化电池的性能分析第109-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第6章 掺杂量子点与Type-I型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比较第114-118页
    参考文献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光谱法研究气溶胶的吸湿、传质和成核过程
下一篇:新型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