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21-22页
1 绪论第22-43页
    1.1 毛细管色谱柱简介第22-24页
        1.1.1 毛细管填充柱第22-23页
        1.1.2 毛细管整体柱第23-24页
        1.1.3 毛细管开管柱第24页
    1.2 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第24-33页
        1.2.1 聚丙烯酰胺类整体柱第27-28页
        1.2.2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整体柱第28-30页
        1.2.3 聚苯乙烯类整体柱第30-31页
        1.2.4 新型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整体柱第31-33页
    1.3 聚合物基质杂化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第33-38页
        1.3.1 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基质杂化整体柱第33-35页
        1.3.2 环氧-胺开环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基质杂化整体柱第35-37页
        1.3.3 巯基点击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基质杂化整体柱第37-38页
    1.4 多孔层开管柱(PLOT)的制备及应用第38-42页
        1.4.1 聚合物PLOT柱第38-40页
        1.4.2 硅胶PLOT柱第40-41页
        1.4.3 金属氧化物PLOT柱第41页
        1.4.4 其他类型PLOT柱第41-42页
    1.5 论文总体思路第42-43页
2 以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环硅烷为单体制备杂化整体柱及其应用第43-61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47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44页
        2.2.2 两种杂化整体柱的制备与修饰第44-45页
        2.2.3 物理表征第45-46页
        2.2.4 cLC评价第46-4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7-60页
        2.3.1 两种杂化整体柱的制备第47-51页
        2.3.2 两种杂化整体柱的性能对比第51-53页
        2.3.3 修饰前后两种杂化整体柱的性能对比第53-58页
        2.3.4 两种杂化整体柱在极性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第58-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光引发和热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杂化整体柱及其应用第61-75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实验部分第61-63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61-62页
        3.2.2 光引发和热引发杂化整体柱的制备第62页
        3.2.3 物理表征第62-63页
        3.2.4 cLC评价第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3.3.1 光聚合反应制备杂化epoxy-MA-POSS整体柱第63-65页
        3.3.2 热聚合反应制备杂化epoxy-MA-POSS整体柱第65-66页
        3.3.3 光引发和热引发杂化整体柱的性能对比第66-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光引发巯基-丙烯酸酯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整体柱及应用第75-91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实验部分第76-78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76页
        4.2.2 仪器第76-77页
        4.2.3 光引发聚合反应制备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及整体材料第77页
        4.2.4 4种蛋白质酶解及cLC-MS/MS分析第77-78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78-90页
        4.3.1 光引发聚合反应制备聚(PEDAS)类整体柱第78-80页
        4.3.2 聚合物整体柱的鉴定第80-86页
        4.3.3 色谱行为第86-89页
        4.3.4 聚合物整体柱的应用第89-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5 开环聚合反应制备PLOT柱及其应用于cLC-MS/MS分析蛋白质酶解液第91-104页
    5.1 引言第91页
    5.2 实验部分第91-93页
        5.2.1 试剂与材料第91-92页
        5.2.2 杂化PLOT柱的制备第92-93页
        5.2.3 物理表征第93页
        5.2.4 cLC评价第93页
        5.2.5 鼠肝蛋白质酶解及cLC-MS/MS分析第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03页
        5.3.1 杂化聚(POSS-co-APDS) PLOT柱的设计第93-94页
        5.3.2 前驱体含量和聚合时间对杂化PLOT柱聚合物厚度的影响第94-96页
        5.3.3 杂化PLOT材料的鉴定第96-98页
        5.3.4 苯系物的cLC分离第98-100页
        5.3.5 杂化PLOT柱的应用第100-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糖肽富集中的应用第104-115页
    6.1 引言第104-105页
    6.2 实验部分第105-108页
        6.2.1 试剂与材料第105页
        6.2.2 BTZ的合成第105页
        6.2.3 模型化合物(BZ-PDI)的合成第105页
        6.2.4 POP的制备第105-106页
        6.2.5 物理表征第106页
        6.2.6 蛋白质酶解及糖肽富集第106-107页
        6.2.7 回收率试验第107页
        6.2.8 质谱分析第107-10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8-114页
        6.3.1 POP-1的合成与鉴定第108-110页
        6.3.2 聚酰基氨基脲类多孔有机聚合物在糖肽富集中的应用第110-114页
    6.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5-117页
    7.1 结论第115-116页
    7.2 创新点第116页
    7.3 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37-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和表面包覆对磷化铟量子点的光电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2-氨基噻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