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气溶胶研究的意义 | 第11-19页 |
1.1.1 气溶胶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1.2 气溶胶的特性 | 第12页 |
1.1.3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气候效应 | 第12-15页 |
1.1.4 气溶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 第15-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4页 |
1.2.1 气溶胶吸湿性的研究历程 | 第19-21页 |
1.2.2 传质动力学的研究历程 | 第21-23页 |
1.2.3 气溶胶成核过程的研究历程 | 第23-2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相关原理介绍和实验方法的建立 | 第26-40页 |
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第26-29页 |
2.1.1 红外光谱简介 | 第26页 |
2.1.2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原理和仪器简介 | 第26-29页 |
2.2 本工作中用到的模型和理论简介 | 第29-32页 |
2.2.1 吸湿性热力学平衡态模型 | 第29页 |
2.2.2 传质系数求算涉及到的理论 | 第29-31页 |
2.2.3 成核过程涉及到的理论 | 第31-32页 |
2.3 本工作中实验方法的建立 | 第32-39页 |
2.3.1 真空红外光谱仪-相对湿度脉冲控制装置 | 第33-37页 |
2.3.2 真空红外光谱仪-膨胀云室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湿度脉冲变化下气溶胶的吸湿性 | 第40-53页 |
3.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3.3.1 硝酸钠气溶胶稳态下的吸湿性特征 | 第40-44页 |
3.3.2 相对湿度脉冲下硝酸钠气溶胶的吸湿性 | 第44-46页 |
3.3.3 几种气溶胶在湿度脉冲下的吸湿性对比 | 第46-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气溶胶传质过程中扩散系数的测量 | 第53-68页 |
4.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7页 |
4.3.1 蔗糖水溶液中水的传质系数求算 | 第54-63页 |
4.3.2 硝酸镁溶液液滴中水的传质系数求算 | 第63-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过饱和气溶胶成核和相变动力学观测 | 第68-78页 |
5.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6页 |
5.3.1 硝酸钠过饱和液滴成核 | 第69-72页 |
5.3.2 硝酸铵和氯化铵过饱和液滴成核 | 第72-73页 |
5.3.3 氯化镁过饱和液滴相变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膨胀云室中液滴尺寸和数量的观测 | 第78-86页 |
6.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7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和频光谱对界面微观结构的观测 | 第86-99页 |
7.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86-88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88-90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7.3.1 蛋氨酸在不同矿物表面结构表征 | 第90-96页 |
7.3.2 水蒸气浓度对矿物表面吸附态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96-9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5页 |
附录 | 第115-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