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19页 |
1.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1.1 全球总体流行情况 | 第13页 |
1.1.2 世界各地流行特征 | 第13页 |
1.1.3 我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资料研究 | 第13页 |
1.2 病因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免疫学发病机制 | 第14页 |
1.2.2 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1 自发性动物模型 | 第15页 |
1.3.2 转基因动物模型 | 第15页 |
1.3.3 实验性动物模型 | 第15页 |
1.4 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1 移植治疗 | 第16页 |
1.4.2 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及给药途径改变 | 第16页 |
1.4.3 基因治疗和免疫干预 | 第16-17页 |
1.4.4 干细胞治疗 | 第17页 |
1.4.5 其他 | 第17页 |
2.1 中医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2.1.1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 | 第17-18页 |
2.1.2 辩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 第18页 |
2.1.3 中药免疫干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9-41页 |
1.1 1型糖尿病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1.1.1 仪器 | 第19页 |
1.1.2 试剂 | 第19页 |
1.1.3 动物 | 第19页 |
1.1.4 自发1型糖尿病NOD (shi/tj)雌性小鼠筛选 | 第19页 |
1.1.5 自发1型糖尿病NOD (shi/Ltj)雌性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移植- | 第19-20页 |
1.1.6 结果 | 第20页 |
1.2 实验药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1.3 灌胃与血糖监测 | 第21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21-25页 |
1.4.1 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血糖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 第21页 |
1.4.2 各组小鼠发病率在造模后的变化 | 第21-22页 |
1.4.3 两组小鼠40天观察期内血糖未达到16. 7mmol/L的天数 | 第22-25页 |
2.1 取材与组织病理学 | 第25-28页 |
2.1.1 仪器 | 第25页 |
2.1.2 试剂 | 第25页 |
2.1.3 取材 | 第25-26页 |
2.1.4 苏木素-伊红染色 | 第26页 |
2.1.5 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 | 第26页 |
2.1.6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8-35页 |
2.2.1 仪器 | 第28-29页 |
2.2.2 试剂 | 第29页 |
2.2.3 Insulin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9-32页 |
2.2.4 CD3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32-35页 |
2.3 从微观上探索银屑灵片对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 第35-38页 |
2.3.1 仪器 | 第35页 |
2.3.2 试剂 | 第35页 |
2.3.3 组织总RNA提取 | 第35-36页 |
2.3.4 RNA逆转录 | 第36页 |
2.3.5 Real Time-qPCR | 第36-37页 |
2.3.6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3.1 统计学分析 | 第38-39页 |
4.1 讨论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