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空间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来源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概念第13-15页
        1.3.1“空间”概念第13页
        1.3.2 图书馆空间概念第13-15页
    1.4 研究综述第15-18页
        1.4.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4.2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8-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2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图书馆空间发展分期研究第20-32页
    2.1 空间发展的理论依据第20-23页
        2.1.1 平行空间理论与虚拟空间的发展第21-22页
        2.1.2 场景理论与智能空间的建设第22-23页
        2.1.3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与实体空间改造第23页
    2.2 图书馆实体空间时期第23-26页
        2.2.1 时代背景第24页
        2.2.2 特点分析第24-26页
    2.3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并存时期第26-28页
        2.3.1 技术背景第26页
        2.3.2 特点分析第26-28页
    2.4 虚实融合的图书馆智能空间时期第28-31页
        2.4.1 新空间形态的产生第28-30页
        2.4.2 特点分析第30-31页
    2.5 总结: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思维突破第31-32页
第3章 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空间的新发展第32-58页
    3.1 新技术背景下实体空间的新发展第32-40页
        3.1.1 实体馆藏空间的压缩第32-35页
        3.1.2 新功能空间的增加第35-38页
        3.1.3 馆外空间的拓展第38-40页
        3.1.4 小结第40页
    3.2 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新发展第40-45页
        3.2.1 虚拟学习空间第41-42页
        3.2.2 虚拟研究空间第42-43页
        3.2.3 虚拟社交空间第43页
        3.2.4 虚拟现实图书馆第43-44页
        3.2.5 小结第44-45页
    3.3 未来图书馆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虚实融合的智能空间第45-55页
        3.3.1 智能空间的研究起源与研究实践第45-47页
        3.3.2 关键性技术及在图书馆应用现状第47-51页
        3.3.3 图书馆智能空间的特征分析第51页
        3.3.4 智能空间的智能化服务探析第51-55页
        3.3.5 小结第55页
    3.4 本章总结:图书馆空间发展特点分析第55-58页
        3.4.1 空间改造“交流”是目标第55-56页
        3.4.2 空间发展“交互”是方向第56-58页
第4章 图书馆空间发展案例分析第58-65页
    4.1 再造实体空间——以深圳市图书馆为例第58-60页
        4.1.1 体验空间“爱来吧”第58-59页
        4.1.2 经典阅读空间“南书房”第59页
        4.1.3 青少年创客空间第59-60页
        4.1.4 小结第60页
    4.2 发展虚拟空间——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第60-62页
        4.2.1 机构知识库第60-61页
        4.2.2 学科服务平台第61页
        4.2.3 基于社交媒体的微服务第61-62页
        4.2.4 小结第62页
    4.3 探索智能空间——以上海图书馆为例第62-65页
        4.3.1 ibeacon激活图书馆第62-63页
        4.3.2 基于RFID的图书资源管理第63页
        4.3.3 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5.1 总结第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度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互信息测度和多分辨策略的医学图像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