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 第12-15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1.1 有关武术在学校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2.1.2 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 第13-15页 |
2.1.3 有关中职院校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 第1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16页 |
3.2.4 访谈法 | 第16页 |
4 核心概念 | 第16-18页 |
4.1 中职学校 | 第16-17页 |
4.2 大课间 | 第17页 |
4.3 武术 | 第17-18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18-35页 |
5.1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教育现状 | 第18-21页 |
5.1.1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教育的形式 | 第18-19页 |
5.1.2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教育的内容 | 第19-20页 |
5.1.3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教育的不足 | 第20-21页 |
5.2 广州市中职学校大课间开展情况 | 第21-23页 |
5.3 广州市中职学校大课间引入武术内容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5.3.1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23页 |
5.3.2 加强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 | 第23-24页 |
5.3.3 拓宽武术传承的渠道 | 第24-25页 |
5.4 广州市中职学校引入武术大课间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5.4.1 锻炼方法的独特性 | 第25页 |
5.4.2 文化娱乐性 | 第25-26页 |
5.4.3 广泛性 | 第26页 |
5.4.4 练习的广适性 | 第26-27页 |
5.5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大课间武术内容的选择 | 第27-28页 |
5.5.1 地域特色 | 第27页 |
5.5.2 可用资源 | 第27-28页 |
5.5.3 职业需要 | 第28页 |
5.6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大课间的实施与管理 | 第28-33页 |
5.6.1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大课间的实施 | 第28-30页 |
5.6.2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大课间的管理 | 第30-33页 |
5.7 广州市中职学校武术大课间活动发展策略 | 第33-35页 |
5.7.1 形式与内容和合 | 第33页 |
5.7.2 课堂与课间配合 | 第33-34页 |
5.7.3 体育与文化结合 | 第34页 |
5.7.4 校内与校外联合 | 第34-35页 |
5.7.5 项目与职业契合 | 第3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5-37页 |
6.1 结论 | 第35-36页 |
6.2 建议 | 第36-37页 |
7 致谢 | 第37-38页 |
8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教师调查问卷 | 第40-4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