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5页 |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一般理论 | 第16-26页 |
(一)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1. 农业保险 | 第16页 |
2. 政策性农业保险 | 第16-17页 |
3.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 | 第17-18页 |
(二)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 | 第18-21页 |
1.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概念 | 第18-19页 |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三)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1.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1页 |
2. 监管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页 |
4. 捕获理论 | 第22-23页 |
(四)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1. 降低信息不对称 | 第23-24页 |
2. 防范道德风险 | 第24-25页 |
3. 减少逆向选择 | 第25-26页 |
二、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9页 |
(一)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概况 | 第26-29页 |
1.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2.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现状 | 第28-29页 |
(二)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1.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29-31页 |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执行机制不完善 | 第31-34页 |
3. 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监管不严格 | 第34-36页 |
(三)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1. 监管模式不合理 | 第36-37页 |
2. 监管理念不科学 | 第37页 |
3. 监管目标不协调 | 第37-39页 |
三、国外农业保险监管制度分析 | 第39-44页 |
(一) 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39-41页 |
1. 美国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39-40页 |
2. 日本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二)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41-42页 |
1. 菲律宾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41页 |
2. 韩国的农业保险监管制度 | 第41-42页 |
(三) 国外农业保险监管制度的启示 | 第42-44页 |
1. 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2. 专门的监管机构 | 第43页 |
3. 科学的监管对象和内容 | 第43-44页 |
四、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一)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44页 |
1. 制定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法律 | 第44页 |
2. 制定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法规 | 第44页 |
(二)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执行机制 | 第44-47页 |
1. 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机构 | 第44-45页 |
2. 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对象、监管内容 | 第45页 |
3. 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方式 | 第45-46页 |
4.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协调机制 | 第46页 |
5. 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社会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三)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监管 | 第47-49页 |
1. 对政府机构的监管 | 第47页 |
2. 对保险机构的监管 | 第47-48页 |
3. 对投保农户的监管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