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论文

频段跳扰战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频段跳扰的意义第14-15页
    1.2 频段跳扰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 总体安排第16-19页
第二章 频段跳扰对定频信号的干扰研究第19-27页
    2.1 阻断率对通信效果的影响第19-20页
    2.2 频段跳扰对BFSK的干扰效果第20-24页
        2.2.1 宽带噪声干扰对BFSK的干扰效果第20-21页
        2.2.2 频段跳扰对BFSK的干扰效果第21页
        2.2.3 干扰效果仿真分析第21-24页
    2.3 结论第24-27页
第三章 频段跳扰对直扩信号的干扰研究第27-35页
    3.1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第27-28页
    3.2 直扩信号检测方法研究第28-29页
        3.2.1 直扩信号检测方法现状第28页
        3.2.2 低噪比检测方法研究第28-29页
    3.3 频段跳扰对直扩信号的干扰第29-33页
        3.3.1 部分频段干扰对直扩信号的干扰效果第29-32页
        3.3.2 频段跳扰对直扩信号的干扰效果第32页
        3.3.3 仿真分析第32-33页
    3.4 结论第33-35页
第四章 频段跳扰对跳频信号的干扰研究第35-47页
    4.1 频段跳扰对跳频通信的干扰效果第35-40页
        4.1.1 部分频段干扰第35-38页
        4.1.2 频段跳扰的干扰效果第38-40页
    4.2 干扰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第40-45页
        4.2.1 部分频段系数对干扰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2.2 跳扰速率对干扰效果的影响第41-43页
        4.2.3 干扰功率的影响分析第43-44页
        4.2.4 干扰驻留时间和频率切换时间对频段跳扰对干扰效果影响第44页
        4.2.5 干信比对干扰效果影响第44-45页
    4.3 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4.3.1 仿真环境及条件设置第45页
        4.3.2 运行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4.4 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频段跳扰战术运用方法研究第47-71页
    5.1 电波空间传播损耗模型和天线方向性模型第47-53页
        5.1.1 电波空间传播衰耗模型第47-50页
        5.1.2 天线的方向性函数第50-52页
        5.1.3 电台最大通信距离的计算第52-53页
    5.2 频段跳扰干扰机的通信干扰压制区第53-60页
        5.2.1 通信干扰压制系数第53-55页
        5.2.2 干扰机地面部署时的通信干扰压制区的计算第55-58页
        5.2.3 干扰机空中部署时的通信干扰压制区的计算第58-60页
    5.3 干扰有效配置区的计算第60-64页
        5.3.1 干扰有效配置区的计算模型第60-61页
        5.3.2 通信接收机使用不同天线时的干扰有效配置区第61-64页
    5.4 多干扰机协同作战时的战术运用方法第64-68页
        5.4.1 干通比的计算第65页
        5.4.2 干扰机平均压制距离第65-66页
        5.4.3 干扰机数量估算第66-67页
        5.4.4 运用实例第67-68页
    5.5 频段跳扰功能的运用时机第68-69页
    5.6 结论第69-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总结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作者简介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云南省公路局的分析视角
下一篇:多模导航可视化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