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2.1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2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1.2.3 融资约束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盈余管理定义 | 第25页 |
2.1.2 融资约束定义 | 第25-26页 |
2.1.3 产权性质定义 | 第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7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7-28页 |
2.2.3 机会主义行为理论 | 第28-29页 |
2.2.4 预算软约束理论 | 第29-30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 第30-32页 |
3.1 融资约束影响盈余管理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0-31页 |
3.2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盈余管理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1-32页 |
第4章 实证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32-48页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2 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 第32-37页 |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37-48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4.3.3 回归分析 | 第40-44页 |
4.3.4 稳健性检验 | 第44-48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