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驱动汽车不平路面侧倾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不平路面轮胎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整车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轮胎胎面模型 | 第16-28页 |
2.1 充气轮胎 | 第17-18页 |
2.2 轮胎刷子模型 | 第18-22页 |
2.3 轮胎接触印迹模型 | 第22-24页 |
2.4 轮胎包容特性模型 | 第24-26页 |
2.4.1 轮胎弹性滤波特性 | 第25页 |
2.4.2 等效路面与等效高度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不平路面轮胎模型 | 第28-47页 |
3.1 刚性环模型介绍与组成 | 第28-30页 |
3.2 轮胎包容特性与刚性环模型 | 第30页 |
3.3 轮胎胎体动力学建模 | 第30-33页 |
3.4 刚性环模型建模 | 第33-38页 |
3.4.1 接触印迹垂向力 | 第34-36页 |
3.4.2 接触印迹纵向力 | 第36-37页 |
3.4.3 滚动阻力矩 | 第37页 |
3.4.4 驱动力矩 | 第37-38页 |
3.5 研究模型所用的轮胎参数与仿真 | 第38-42页 |
3.5.1 轮胎刚性环模型参数 | 第38页 |
3.5.2 轮胎垂直刚度 | 第38页 |
3.5.3 轮胎质量参数 | 第38-39页 |
3.5.4 轮胎动态参数 | 第39页 |
3.5.5 轮胎仿真条件设定 | 第39页 |
3.5.6 刚性环模型验证与仿真 | 第39-42页 |
3.6 轮胎附着特性模型 | 第42-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电动轮驱动汽车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47-62页 |
4.1 电动轮驱动汽车的建模方法 | 第47-48页 |
4.2 整车模型 | 第48-49页 |
4.3 电机模型 | 第49-50页 |
4.4 悬架模型 | 第50-54页 |
4.5 车轮模型 | 第54-57页 |
4.5.1 不考虑包容特性时的车轮模型 | 第55-56页 |
4.5.2 考虑包容特性时的车轮模型 | 第56-57页 |
4.6 轮胎模型中轮心速度与侧偏角计算 | 第57-59页 |
4.7 车体模型 | 第59-60页 |
4.8 整车动力学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60-6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整车模型侧倾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62-69页 |
5.1 车辆稳定性判据 | 第62-63页 |
5.2 车速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63页 |
5.3 转向角影响及规律 | 第63-64页 |
5.4 凸块高度影响及规律 | 第64-65页 |
5.5 车轮质量影响及规律 | 第65-66页 |
5.6 不同车轮质量影响及规律 | 第66-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