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视角下大学生对不同群体的道德评判差异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理论 | 第10-12页 |
一、道德判断的理性模型 | 第10-11页 |
二、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 | 第11页 |
三、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一、理论创新 | 第12页 |
二、视角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三章 理论应用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理论应用 | 第14-16页 |
一、社会认同理论 | 第14-15页 |
二、社会分层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群体 | 第16页 |
二、群体认同 | 第16-17页 |
三、道德判断 | 第17页 |
四、道德六维度 | 第17-1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四节 问卷设计及研究被试 | 第20-23页 |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 | 第20页 |
二、群体认同量表 | 第20-21页 |
三、道德评判量表 | 第21页 |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群体认同程度描述统计及差异性检验 | 第23-24页 |
一、研究讨论 | 第24页 |
第二节 道德评判结果 | 第24-29页 |
一、在违反道德情境下描述统计及差异性检验 | 第24-26页 |
二、在维护道德情境下描述统计及差异性检验 | 第26-29页 |
第三节 群体认同程度与道德评判 | 第29-34页 |
一、违反道德情境下的群体认同程度与道德评判关系 | 第29-31页 |
二、维护道德情境下的群体认同程度与道德评判关系 | 第31-34页 |
第六章 研究总体讨论 | 第34-39页 |
第一节 对群体认同差异的讨论 | 第34页 |
第二节 在道德评判上的结果讨论 | 第34-36页 |
一、在违反道德情境下的道德评判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二、在维护道德情境下的道德评判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群体认同程度与道德评判的讨论 | 第36-37页 |
一、违反道德情境下认同程度对道德评判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维护道德情境下认同程度对道德评判的影响 | 第37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五节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