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大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以烟台汽车工程学校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5页 |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有关合作学习内涵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2.有关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 第16-18页 |
3、关于合作学习的形式的研究 | 第18-2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合作学习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 | 第21-22页 |
二、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一) 社会互赖理论 | 第22-23页 |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24页 |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烟台汽车工程学校英语大班教学现状 | 第27-33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7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27页 |
三、调查过程 | 第27-28页 |
四、调查结果 | 第28-31页 |
(一)学生层面的调查结果 | 第28-30页 |
(二) 教师层面的调查结果 | 第30-31页 |
五、合作学习应用于大班英语授课的假设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33-51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33页 |
二、实验对象 | 第33-34页 |
三、实验工具 | 第34-35页 |
四、实验准备 | 第35-37页 |
(一) 学前成绩测试 | 第35-36页 |
(二)合作学习小组构建 | 第36-37页 |
五、实验实施 | 第37-43页 |
(一)学生预习,教师列纲 | 第37-38页 |
(二)学生合作,教师辅助 | 第38-39页 |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 第39-40页 |
(四)学生提升,教师引领 | 第40-41页 |
(五)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 第41-42页 |
(六)学生总结,教师反馈 | 第42-43页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一)学生英语口试成绩显著提高 | 第43-44页 |
1、实验班前后英语口试成绩比较 | 第43页 |
2、对照班前后英语口试成绩比较 | 第43-44页 |
3、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口试成绩比较 | 第44页 |
(二)学生英语笔试成绩显著提高 | 第44-46页 |
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笔试成绩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2、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笔试成绩分析 | 第45-46页 |
(三)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显著改善 | 第46-48页 |
七、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总结 | 第48-51页 |
(一)主要成效 | 第48-49页 |
(二)主要问题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中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 第51-55页 |
一、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 | 第51-53页 |
(一) 构建合作学习的评估制度体系 | 第51-52页 |
(二)推行网络合作学习资源平台和制度 | 第52页 |
(三)构建合作型校园文化 | 第52页 |
(四)构建合作型教学环境 | 第52-53页 |
二、教师层面的教学策略保障 | 第53-55页 |
(一)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制度 | 第53页 |
(二)定期召开合作学习课题组会议 | 第53页 |
(三)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四)实施教师志愿者参与指导学生合作交流活动制度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一 | 第60-61页 |
附录二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