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引言 | 第17-20页 |
第一部分 民间法的概念解析 | 第20-28页 |
(一) 民间法概念 | 第20-22页 |
(二) 民间法的特征 | 第22-24页 |
(三) 民间法的渊源 | 第24-26页 |
1、伦理法 | 第24-25页 |
2、行会法 | 第25页 |
3、宗教法 | 第25页 |
4、民间私约 | 第25-26页 |
(四) 民间法与习惯法、国家法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民间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8-39页 |
(一) 法制建设离不开本土和民间 | 第29-34页 |
1、法律移植必须注意本土适应性 | 第29-30页 |
2、民间法核心价值观念仍起着基本的调解作用 | 第30-32页 |
3、农村法制建设仍然需要民间法 | 第32页 |
4、民间法在市民社会仍有施行的空间和余地 | 第32-34页 |
5、基层和行业自治的现实与发展趋势也需要借鉴民间法的自我管理方式 | 第34页 |
(二) 民间法在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具体作用 | 第34-39页 |
1、可以有效纠正现代法制建设中“此轻彼重”的弊端 | 第35-36页 |
2、可以有效补足国家法制定中的空白和漏洞 | 第36-37页 |
3、可以有效辅佐国家法的推行和实施 | 第37-38页 |
4、可以起到法制建设稳定器的作用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发挥民间法在法制建设中应有作用的途径 | 第39-53页 |
(一) 赋予民间法的核心观念以现代意义 | 第39-45页 |
(二) 合理确定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分野 | 第45-46页 |
(三) 在立法中充分反映民间需求,吸纳民间法的合理因素 | 第46-47页 |
(四) 在司法上发挥调解制度功能,调适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关 | 第47-50页 |
(五) 推进“小政府,大社会”,发挥民间自治机能,节约社会成本 | 第50页 |
(六) 加强国家法监督,确保对民间法的引导和制约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