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累犯制度研究的意义 | 第9-20页 |
一 累犯的概念与种类 | 第9-14页 |
㈠累犯的概念 | 第9-13页 |
㈡累犯的种类 | 第13-14页 |
二 累犯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18页 |
㈠国外累犯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4-15页 |
㈡我国历史上累犯制度的发展 | 第15-18页 |
三 设立累犯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累犯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一 国外刑罚学说的不同流派 | 第20-21页 |
㈠报应论 | 第20页 |
㈡功利论 | 第20-21页 |
㈢刑罚一体化论 | 第21页 |
二 我国累犯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累犯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23-42页 |
一 我国普通累犯的构成要件 | 第23-30页 |
㈠主观要件 | 第23-24页 |
㈡刑度要件 | 第24-25页 |
㈢时间要件 | 第25-29页 |
㈣罪数要件 | 第29-30页 |
二 我国特别累犯的构成要件 | 第30页 |
三 对我国累犯认定的再认识 | 第30-42页 |
㈠法域问题 | 第31-33页 |
㈡主体问题 | 第33-34页 |
㈢累犯与缓刑 | 第34-37页 |
㈣累犯与假释 | 第37-40页 |
㈤对现行刑法典第356条的理解 | 第40页 |
㈥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三)项的理解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我国累犯的刑罚处罚 | 第42-48页 |
一 累犯从重处罚的理论依据 | 第42-45页 |
㈠人身危险性说 | 第42-43页 |
㈡社会危害性说 | 第43页 |
㈢综合说 | 第43页 |
㈣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说 | 第43-45页 |
二 累犯的处罚原则 | 第45-48页 |
㈠累犯的处罚原则 | 第45-46页 |
㈡对累犯处罚原则的再认识 | 第46-47页 |
㈢数罪累犯如何处罚的问题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刑法累犯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8-61页 |
一 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 | 第48页 |
二 增设法人累犯 | 第48-55页 |
㈠法人累犯的概念 | 第50页 |
㈡法人累犯的构成要件 | 第50-55页 |
三 扩大特别累犯的范围 | 第55-57页 |
㈠在总则中明确毒品累犯 | 第55-56页 |
㈡在总则中明确盗窃累犯 | 第56-57页 |
四 对累犯的处罚原则应区别对待 | 第57-61页 |
㈠自然人累犯的处罚原则 | 第57-59页 |
㈡法人累犯的处罚原则 | 第59-61页 |
结 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