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现状 | 第17-39页 |
第一节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类型及规模 | 第18-23页 |
一、类型 | 第18-20页 |
二、规模 | 第20-23页 |
第三节 大学生农村就业调查研究 | 第23-39页 |
一、意愿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23-33页 |
二、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33-3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存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50页 |
第一节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特点 | 第39-43页 |
一、大学生农村就业规模小 | 第39-41页 |
二、大学生农村就业流失率高 | 第41-42页 |
三、大学生农村自主创业多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农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一、环境层面 | 第43-44页 |
二、文化层面 | 第44-45页 |
三、待遇层面 | 第45-46页 |
四、政策层面 | 第46-47页 |
五、个人层面 | 第47-50页 |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策略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政府就业政策的完善 | 第50-52页 |
一、重视政策的导向性 | 第50-51页 |
二、突出政策的激励性 | 第51页 |
三、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学校农村就业观的引导 | 第52-54页 |
一、引导学生基层就业 | 第52-53页 |
二、教育学生责任担当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 第54-57页 |
一、加强农村就业能力 | 第54-55页 |
二、增强农村创业能力 | 第55-56页 |
三、提高心理适用能力 | 第56-57页 |
第四节 社会对农村就业的促进 | 第57-60页 |
一、确保农业的重视性 | 第57-58页 |
二、保障农村的投资性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