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2-14页 |
1.3.1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2-13页 |
1.3.2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3-14页 |
1.4 光伏充放电控制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和特性 | 第16-30页 |
2.1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6-17页 |
2.2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特性 | 第17-24页 |
2.2.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2 光伏电池的分类 | 第18-19页 |
2.2.3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2.4 光伏电池的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 | 第21-24页 |
2.3 光伏系统中常见的电路拓扑 | 第24-30页 |
2.3.1 Buck电路 | 第25-27页 |
2.3.2 Boost电路 | 第27-28页 |
2.3.3 Buck-Boost电路 | 第28-29页 |
2.3.4 本节小结 | 第29-30页 |
3. 蓄电池特性和充电策略 | 第30-46页 |
3.1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 第30-31页 |
3.2 铅酸蓄电池的理论模型 | 第31-32页 |
3.3 铅酸蓄电池的MATLAB/Simulink仿真 | 第32-36页 |
3.4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策略 | 第36-40页 |
3.4.1 恒压充电法 | 第37页 |
3.4.2 恒流充电法 | 第37-38页 |
3.4.3 PWM充电法 | 第38页 |
3.4.4 阶段充电法 | 第38-39页 |
3.4.5 马斯最佳充电曲线 | 第39-40页 |
3.5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 第40-46页 |
4. 光伏充放电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46-64页 |
4.1 硬件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4.2 充放电电路拓扑 | 第47-56页 |
4.2.1 双Buck电路模型 | 第47-48页 |
4.2.2 电路的元器件参数 | 第48-49页 |
4.2.3 续流MOSFET的控制 | 第49-52页 |
4.2.4 双Buck电路充电分析 | 第52-56页 |
4.3 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56-57页 |
4.4 采集电路设计 | 第57-60页 |
4.4.1 电压采集电路 | 第57-58页 |
4.4.2 电流采集电路 | 第58-59页 |
4.4.3 温度采集电路 | 第59-60页 |
4.5 电子开关电路 | 第60-61页 |
4.6 蓄电池保护电路 | 第61-62页 |
4.7 辅助电源电路 | 第62-6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光伏充放电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64-74页 |
5.1 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64-65页 |
5.2 初始化流程 | 第65-66页 |
5.3 充电程序流程 | 第66-72页 |
5.3.1 本文使用的充电策略 | 第67-70页 |
5.3.2 本文使用的跟踪算法 | 第70-72页 |
5.4 放电程序的设计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实测数据和分析 | 第74-78页 |
6.1 实验平台 | 第74-76页 |
6.2 双Buck拓扑的驱动波形 | 第76-77页 |
6.3 实测充电数据 | 第77-7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