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挫折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一) 挫折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2. 素质教育 | 第15页 |
(二) 挫折教育的内涵 | 第15-16页 |
1. 挫折的涵义 | 第15-16页 |
2. 挫折教育 | 第16页 |
3.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挫折教育 | 第16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1. 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第16-17页 |
2. 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 第17页 |
(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挫折教育的优势 | 第17-20页 |
1. 教材内容渗透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 第17-18页 |
2. 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 | 第18-20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 第20-24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的教学原则 | 第20-21页 |
1. 因材施教原则 | 第20页 |
2. 疏导安慰与启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3.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 | 第21-24页 |
1. 情境教学法 | 第22页 |
2. 榜样示范法 | 第22-23页 |
3. 实践锻炼法 | 第23-24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路径 | 第24-29页 |
(一) 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理念,重视挫折教育 | 第24-25页 |
1. 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第24页 |
2. 善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 第24-25页 |
(二) 挖掘挫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 第25-27页 |
1. 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中挖掘挫折教育的资源 | 第25-26页 |
2.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挖掘挫折教育的资源 | 第26-27页 |
(三) 组织多样的教学形式,磨炼学生的承挫能力 | 第27-28页 |
1. 组织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 第27页 |
2. 参与社会实践,提高适应能力 | 第27-28页 |
(四) 展开心理咨询,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 第28-29页 |
1. 写个人心理诊断书,促进自我心理保健 | 第28页 |
2. 建立个人成长小组,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5页 |